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此,但杜宇17年的電影生活,於中國電影事業雖有諸多貢獻,卻沒能留下多少在中國電影史上有獨到地位的影片來。1937年,上海影戲公司的攝影場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但社宇夫婦遷居香港,復以賣畫為生。
黎明偉:
黎明偉(1893‐1953),廣東新會人,生於日本,在香港求學。1911年加入同盟會,1913年組織人我鏡劇社,同年初次試拍電影、攝成《莊子試妻》,從此即醉心於電影事業。1923年創辦民新影片公司。
黎民偉對中國電影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是中國電影的拓荒者之一;其次,在電影編導尤其是紀錄片的編導和拍攝方面有突出的貢獻。
由於對民主革命充滿熱情,黎民偉特別崇拜孫中山先生,他為廣東革命政府攝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北伐開始後他曾赴北伐前線拍攝軍事紀錄片,最終編成《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這一內容十分豐富的大型紀錄片。
黎民偉的主要興趣在攝影方面,因此由他編導的影片並不多,但在他領導下的民新公司,曾羅致了歐陽予倩、侯曜、卜萬蒼等著名編導,為&ldo;民新&rdo;拍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影片。
黎民偉導演的《祖國山河淚》和《蔡公時》也以其反帝題材而欽譽海內外,故而&ldo;民新&rdo;能獨樹一幟。此外,黎民偉還是&ldo;復興國片&rdo;的積極倡導者之一,他與羅明佑攜手創辦了聯華公司,並擔任&ldo;聯華一廠&rdo;的主任。
1937年上海淪為&ldo;孤島&rdo;後,黎民偉返香港。後脫離影界經商,死於癌病。
楊小仲:
楊小仲(1899‐1969),原名楊保泰,生於江蘇常州。1916年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補習學校半工半讀。1920年,他應任彭年之請,為商務影片部代中國影戲研究社攝製的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改編劇本和撰寫字幕說明,從此與電影結緣,並改名楊小仲。
此後,他先後為商務影片部、長城、大中華百合、聯華、藝華、新華等公司編導了約20部影片。由於這些公司的製片方針各異,楊小仲所導的影片在題材選擇、藝術追求上也顯得參差不齊。
抗戰爆發後,他曾赴內蒙抗日前線拍攝紀錄片。&ldo;孤島&rdo;時期及抗戰以後,他多受僱於私營公司,拍攝了為數不少的影片。
總的說來,楊小仲對中國電影的貢獻,主要在於中國電影的開創時代,他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他的一生也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
陸潔:
陸潔(1894‐1967),字煥章,江蘇嘉定人。17歲時赴上海當學徒,後又赴新加坡謀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返回上海。20年代初進入電影界,為中國電影事業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首先,他是創刊於1922年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誌》的創辦人之一,他與顧肯夫創辦的這份雜誌介紹了外國電影知識,首譯和統一了一批外來的電影名詞術語,如&ldo;導演&rdo;一詞,就是他在受到朋友來信中提到的&ldo;教習&rdo;一詞的啟發而譯出的。
其次,作為一名電影編導,他為&ldo;大中華&rdo;和後來的&ldo;大中華百合&rdo;編寫和導演過數部影片,是公司的主要編導人員。
&ldo;聯華&rdo;成立後,陸潔出任二廠經理;1936年,&ldo;聯華&rdo;改組為&ldo;華安&rdo;後,他又任&ldo;華安總廠丫長。在他的主持下,&ldo;聯華二廠&rdo;和&ldo;華安總廠&rdo;曾拍出一大批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