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敢說死者,是社會脅迫她致命的,請只看羅羅皂皂,是非倒置,涇渭混淆,黑白不分,因果莫辨,卻號稱輿論的話,居然發賣到靈前。
另有一些記者則聲稱他們關於阮玲玉的報導是&ldo;有聞必錄&rdo;,有經官的事實為依據的&rdo;,似乎阮玲玉的死和他們毫無關係。對此種論調,病中的魯迅先生拍案而起,寫下了《論人言可畏》一文,指出:&ldo;她的自殺,和新聞記事有關,也是真的。&rdo;
當然,也有些報紙受到阮玲玉之死的震動,對自己曾有意無意地加入過誹謗阮玲玉的黑色大合唱的行為,有一定的反省,在阮玲玉去世後,發表了一些比較接近事實真相的報導和悼念阮玲玉的文章。
更多的報紙則熱衷於討論阮玲玉為何要自殺。於是開列出五花八門似是而非的所謂原因,有指張達民和唐季珊為兇手的,也有說是因為輿論的脅迫,也有說是虛榮心驅使的,還有說真正的劊子手,是中國不長進的影迷等等,不一而足,煞是熱鬧。
不能說這些說法都沒有道理,但這些報紙上的討論,大多已背離了尋找造成阮玲玉悲劇根源的初衷,有些報紙壓根就從未抱有過這樣的初衷,因而成了一種文字遊戲,一種空論而已。
在阮玲玉自殺事件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兇手角色的張達民,在阮玲玉去世後進行了令人作嘔的拙劣表演。
3月8日晚,張達民正在揚子舞廳跳舞,一位熟人走過來告訴他阮玲玉已自殺身死。張達民起初不信,當他確信此乃真事後,心中一陣發虛,因為他明白他是逃脫不了兇手的罪責的。
他急忙趕到殯儀館,趁隙溜了進去,見到了阮玲玉的遺體。他的大腦急速地轉動起來,明日各報將此訊息一登,自己必定立時成為萬眾唾罵之人,得設法為自己開脫。
回到家,張達民經過一夜苦思冥想,終於想明白一點,要人們不罵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相信他是愛著阮玲玉的,他所恨的只唐季珊一人而已。
第二天一早,張達民找到了與自己相熟的記者,拿出一塊絲巾,指著上面的兩塊紅斑說,這是他昨晚去殯儀館見到阮玲玉的遺體時,用絲巾擦拭阮玲玉嘴邊的鮮血,他要將此絲巾永久儲存,以志紀念。說完,將絲巾系在了頸上。
他在見到另外一位記者時,更大言不慚地說道:
&ldo;餘刻下所受之刺激及精神之痛苦,實甚於死者百倍。方寸間,亂不堪言,實無精神,能與君作長談,惟一言以蔽之,愧恨自己缺乏金錢,以及交友不慎,以致美滿家庭,有如今日之結局,若《啼笑姻緣》中之沈鳳喜與樊家樹之結果,事實俱在,夫復何言,惟有由社會民眾加以公評耳。&rdo;
張達民竟能說出他的&ldo;痛苦&rdo;&ldo;甚於死者百倍&rdo;這樣的話,並以張恨水先生的名作《啼笑姻緣》中的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青年學生樊家樹自比,其無恥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其故作姿態,令人作嘔。
阮玲玉的死訊公佈後,特別是阮玲玉的遺書發表後,張達民果然受到了多方譴責。張達民讀了報上所載阮玲玉遺書的全文,阮玲玉死前對他的怨恨,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但阮玲玉在遺書中所言&ldo;張達民,我看你怎樣逃得過這個輿論&rdo;,未免把張達民想得太好了一點,早已沒了廉恥的他,哪裡還在乎輿論的譴責。
不僅如此,當有記者問他對阮玲玉的遺書有何看法時,他竟能振振有詞:
&ldo;(遺書)已見報載,惟詳細查其字跡,與阮之筆跡不對,但尚不能確定,但餘對於此事,決心追究,決不使犯法者逍遙法外。&rdo;
當然,阮玲玉的葬禮他是不敢參加的,他聲稱他是不願徒增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