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一定知道&ot;揚州十日、嘉定三屠&ot;的典故--在明代末年的天崩地裂之中,揚州奮勇抵抗清軍的圍攻,上演了一出可歌可泣的壯劇。
公元一六四五年,史可法督師揚州,抵抗清軍。城破,史可法慷慨就義,文官自知府任民育以下集體殉節。清兵在揚州實行殘酷的屠城。屠殺的開始是在街道上逢人便殺,然後破門而入血洗全家,最後是無隙不搜無孔不入、力求殺光每一個躲藏者。大屠殺限十日停止,實際上三天之後,城中活人已經不多了;七天之後,城中幾乎看不到一個身穿漢服的老百姓。那些抵抗者和死難者當中,不知是否有你的先輩?
我讀過王秀楚寫的《揚州十日記》,真是令人汗毛倒豎。王氏是一個留在圍城之中、奇蹟般地從刀口下逃出來的遺民。他在大屠殺的時候不斷變換藏身之處,最後躲到一個破舊小屋的隔板下,耳聞目睹了清兵的暴行,自己也受過幾次被槍戳的虛驚。事後,他痛定思痛,寫下了《揚州十日記》。他寫作此書所冒的危險,不亞於當年在揚州城中的危險。
寫,還是不寫?說,還是不說?他毅然選擇了前者。我敬重他此刻的勇氣。這種勇氣乃是我們民族存在的根源。
中國的歷史,正是由這樣一些浸透了鮮血的文字拼湊成的。
我不喜歡閱讀那些冠冕堂皇的官修的史書,而更信任諸如《揚州十日記》這類的私人筆記。官修的史書上面,寫滿道德仁義;私人的筆記之中,卻倔強地透露出&ot;吃人&ot;兩個字來。像《揚州十日記》這樣的文字,是作者寫給自己和子孫們看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ot;捍衛記憶&ot;。因此,他們不用說假話和謊言,不用掩飾和遮蓋。歷史的真相正蘊藏在這些文字的背後,帶著血的蒸氣。
中國老百姓的人頭,就這樣像麥子一樣,一茬一茬地被砍了下來。在這塊土地上,生命從來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從&ot;揚州十日&ot;到&ot;重慶武鬥&ot;,我們文化中邪惡的因子太多了,而且這幾百年來越演越烈。我們應當怎麼辦呢?《聖經》中說:
但願我的頭為水,
我的眼為淚的泉源,
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聖經?耶利米書9:1》)
有誰來為中國的百姓們哭泣呢?
有誰來憐憫這些無辜的生命呢?
幾十年以後,揚州又繁華了。人們把鮮血忘卻得乾乾淨淨。中國人是最善忘的民族,這個&ot;世界之最&ot;我們是當之無愧的。
但是,至少史可法的抗爭是抹殺不了的。史可法是揚州的驕傲。著名抗日將領蔡廷鍇稱讚史可法&ot;率孤軍,守孤城,臨難不苟,寧死不屈&ot;。這何嘗不是蔡廷鍇當時的心態的寫照?
四百年前與史可法共存亡的揚州,也在那場慘烈的戰爭和屠殺中展示出它剛烈的一面。誰說揚州僅僅是風花雪月的揚州呢?
史可法&ot;知其不可為而為之&ot;,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中國歷史上我所敬佩的為數不多的英雄之一。中學語文課本中,我們學過全祖望寫的《梅花嶺記》。聽說今天的揚州的廣儲門外的梅花嶺上,依然儲存著史可法的祠堂和墓地。如果來揚州,這將是我的一個必去的地方。
寧萱,雖然我一個人在北京,但我心中有了你,就不再孤獨了。更何況你已經答應我,在不久之後你將到北京來,與我時時刻刻在一起。那麼,我就忍受這黎明前最後的黑暗吧。
充滿著希望的忍耐,本身就蘊含著快樂和甜蜜。你說是嗎?
這段時間,我和一批老師正著手編寫一套新的中學語文課本。我們將把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精神貫穿在我們的編寫思路之中。當然,這套課本暫時還不可能成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