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第1/2頁)
毛佩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棣戰罷回營,塵埃滿面,將士無從辨認。等到聽見說話聲音,大家才知道是朱棣,諸將趨前來見,相視大笑。
此役之初,盛庸頗有驕意,認為此舉必摧滅燕軍無疑。諸將隨身攜帶了金銀器皿及錦繡衣服,準備攻破北平時大舉宴會,及至戰敗,所帶物品盡為燕軍所得。反觀東昌之役,燕軍慘敗,且折大將,眾將士無不欲復仇血恥,故人人奮勵。官軍之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與盛庸互為犄角的吳傑等未能發揮作用。吳傑、平安擁十萬之眾,本欲與盛庸合兵,但軍行至離盛庸八十里,聽說盛庸已敗,便退回了真定。雙方激戰時,如吳傑、平安能率眾助戰,勝負實未可知。即使庸軍戰敗之後,吳傑等赴援,以久蓄精銳之師出擊爭戰疲憊之旅,轉敗為勝,也是可能的。至於交戰之中狂風驟起,而燕軍恰值順風,就非人力所能逆料了。燕軍之勝,只可說是險勝。
藁城之役
二十三日,朱棣遣使向北平報捷,不料官軍萬餘駐紮於滹沱河南岸單家橋,道路不通。信使當晚回朱棣軍中報告。朱棣自不能容忍。第二天,他率兵北上,往擊其營,一戰而潰之。
這一天,燕軍移駐樓子營。根據朱棣分析,駐在真定的吳傑與平安沒能與盛庸合軍,是因為吳傑等忌功。盛庸戰敗,正是吳傑要高興的。這時該輪到他一顯身手,獨佔其功。朱棣說:「吳傑等若嬰城固守,則為上策。若軍出即歸,避我不戰,則為中策,若來求戰,則為下策。今其必出,破之必矣。」
諸將說:「彼聞盛庸已敗,必不敢出。」
朱棣說:「不然。吳傑、平安擁眾十萬,不得與盛庸合者,以我軍居中,隔離其勢。今逗而不出,有曠期失律老師費財之責。」他指出平安必出無疑。針對這種形勢,他制定了一套策略,令諸軍偽裝解散,託言四出取糧,給敵人造成空虛的假象。敵人得到訊息,必然乘虛而來。而燕軍一出便回,嚴師待敵。平安一定會落入圈套。
燕軍依計行事,軍士解散,四出取糧。又有一些校尉荷擔抱嬰兒,假作避兵的百姓,奔入真定城,宣傳燕軍四出取糧,營中無備的謠言。真定守軍聽說此情,果然決定出師欲襲其不備。
閏三月七日,派出到真定刺探情報的都指揮鄭亨、李遠等報告,吳傑軍現駐滹沱河北,離燕軍七十里。朱棣暗想,吳傑出城果不出所料。他對諸將說:「賊不量力揣智,妄欲求戰,譬猶乳犬之犯虎,伏雌之搏猩也。雖有鬥,必死隨之矣。且盛庸既敗,今復來,此天意所欲兩敗之也。」
朱棣命諸軍渡河。時天色已晚,諸將請求明早再渡。都指揮陸榮甚至說:「今日十惡大敗,兵家所忌,不可濟師。」
朱棣非常堅決,他說:「吾千里求戰,憂賊不出,百計誘之。今其在外,是賊送死之秋。夫時不再得,機惟易失。今時機如此,豈可緩也!借使緩之,賊退真定,城堅糧足,攻之不克,欲戰不應,欲退不能,是坐受其蔽。若拘小忌,終誤大謀。」說著,朱棣便策馬首先渡河。
朱棣相信天命,故常以天嚇之,甚至攻打滄州時偽造天象誘說將士,如今陸榮以陰陽家說阻止進軍,他反而說不要拘小忌以誤大謀。朱棣是一個明決的統帥,他懂得時機對戰爭常常起到決定作用,他雖不免迷信天命,但似更相信人謀。朱棣的決心,使諸將除了服從沒有迴旋的餘地。
朱棣策馬渡河,劉才執轡而從。劉才發現河水較深,騎兵可以渡過,步軍、輜重可能會被河水淹沒。朱棣立即決定,騎兵從上流渡,步軍、輜重從下流渡。成千上萬的騎兵穿河而行,流水為之所逼,下游水淺,輜重等得以安全過河。朱棣率三千騎兵,循河西進,走了二十里,果然與官軍相遇,於是便在藁城紮營。這一天天色已晚,雙方只是略作交鋒便各自收兵還營了。但朱棣唯恐官軍退回城內,便親率數十騎逼近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