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第1/2頁)
毛佩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棣上了大當,險些送命。他下令合兵圍攻濟南。鐵鉉令守城將士大罵燕賊叛國。朱棣大怒,以炮擊城。城將破時,只見城上懸出高皇帝朱元璋的神牌,燕兵不敢再發炮。朱棣起兵,雖口稱「靖難」,實為奪位,貌似氣壯,心實有虧。他相信武力,但也不能擺脫仍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的主宰。如果高皇帝的神牌也敢轟擊,那就使他的口稱祖訓露了陷,從而失去民心。即使神不怪罪,也難以堵天下人之口。同時,鐵鉉還召精兵壯士出其不意地襲擊燕軍,燕軍防不勝防,往往戰敗。朱棣憤甚,計無所出。道衍和尚,作為朱棣的主要謀士,隨時都注視著前線的戰局。他見到燕軍將士疲憊,鬥志消磨,覺得再打下去已經無益,不如休整以後再戰,於是勸朱棣撤兵,他說:「師老矣,請暫還北平以圖後舉。」這時,都督平安將兵二十萬,北上河間單家橋,意在襲擊御河(即運河)切斷燕軍的餉道。又選善水士兵五千人渡河,進攻德州。 燕王不得已而撤軍。鐵鉉、盛庸乘勢進擊,光復德州。燕守將陳旭棄城而逃,官軍軍威大振。
兵困東昌
在德州激戰的時候,朝廷並未能拿出有效的辦法遏止燕軍。他們再次把燕軍退兵的希望放在戰場之外。建文帝採納了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派遣尚寶丞李得北上,下詔赦免燕王之罪,勸其罷兵,藉以緩和燕軍的攻勢。燕軍其時鋒芒正銳,自然拒絕了朝廷的勸說。李得未能完成使命,回到朝中反倒把燕王的道理說了一通。建文帝頗為不滿,將其投入監獄。
濟南解圍德州光復的稍息傳到南京,朝廷上下一片歡欣。建文帝下令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
燕王撤軍北還,戰場的形勢大為改觀。朝廷打算乘勝北進。九月,建文帝下詔,命大將軍盛庸總率官軍北伐,副將軍吳傑進兵定州,都督徐凱等屯兵滄州,相互為犄角。
燕軍撤退,使在五個月的固守中疲憊不堪的濟南軍民,擺脫了體力與精神上的重負。他們的堅韌不拔得到了報嘗,強敵在城下敗北。九月的大明湖水格外澄清。山東布政使特進兵部尚書鐵鉉在天心水面亭設宴向闔城軍民犒問辛苦,用勝利的事實進一步激發忠義之心。
在鐵鉉堅守濟南的時候,有位宋參軍曾被署為贊畫軍務。凡守城之計,鐵鉉都與之商議而定。如今燕軍撤退,他再為鐵鉉指說天下大勢。他說:「濟南,天下之中。北兵南來,其留守者類老弱。且永平、保定雖叛,諸郡堅守者實多。郭佈政(指郭賢)輩書生,公能出奇兵,陸行抵真定,南朝諸將潰逸者稍稍收合,不數日可至北平。其間豪傑有聞義而起者,公便宜部署,號召招徠之,北平可破也。北兵回顧家室,必散歸。徐沛間素稱驍勇,公檄諸守臣,倡義集勇,候北兵歸,合南兵徵進者晝夜躡之。公館榖北平,休養士馬,迎其至,擊之。彼腹背受敵,大難旦夕平耳。」 宋參軍的謀劃,未嘗不是一條迅速破敵之計,果依計而行,也許朱棣會死無葬身之地了。但是,鐵鉉並未能接納宋參軍的建議。他選擇了一條更為穩妥的辦法。當然,他也有他的理由。他認為「軍餉盡於德州,城守五月,士卒固甚。而南將皆孥材,無足恃,莫若固守濟南,帝率北兵,使江、淮有備。北兵不能越淮,歸必道濟,吾邀而擊之,以逸待勞,全勝計也」 。然而兩年之後,朱棣竟然捨棄山東而逕渡淮臨江,此計遂為失算。
十月初四,燕軍回到北平。自四月出師以來,燕軍在白溝河力克強敵,且一路乘勝直下德州。此次雖受挫於濟南,但從總體上看還是有了進展。朱棣下令整頓兵馬,升賞有功將士:都督僉事陳亨升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指揮同知張信,房寬升北平都司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僉事張玉、丘福、朱能、徐忠、李彬、陳文、譚淵、何壽、鄭亨、朱榮、李浚、陳旭、孟善、景福、端亮、李遠、張安、劉才、徐理、沈旺、張遠、徐祥、趙彝、徐亮俱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