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超強的敏感讓她對骯髒的社會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與邪惡的人性拉開了最大的距離,從而最終自絕於悲慘世界,毅然決然地殺死了她自己。林黛玉實現了那個聖潔的願望——“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濁臭的社會不能玷汙她,就連死亡也不能扭曲那顆高傲的心靈。
情情成痴
林黛玉是個痴情女子,脂硯齋的批語多次提到,她在警幻情榜上的評語是“情情”二字。如己卯本十九回夾批說:賈寶玉乃“古今未見之人”,而“恰恰只有一顰兒可對,今他人徒加評論,總未摸著他二人是何等脫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評自在評痴之上,亦屬囫圇不解,妙甚!”寶黛恰為一對,“情不情”是說賈寶玉用情廣泛,“情情”則指林黛玉用情專一,正所謂“寫黛玉又勝寶玉十倍痴情”(庚辰本二十三回夾批)也。回顧一下兩人的相愛過程,就比較清楚了。
中外古今的小說和戲劇中,男女主人公往往一見鍾情,現成而且速成。寶黛相會看似老套,其實是推陳出新。楊絳指出:“《紅樓夢》裡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姻緣,據作者安排,也是前生註定的。所以黛玉一見寶玉,便大吃一驚,心中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的?何等眼熟!’……不過他們沒有立刻傾心相愛,以身相許。作者並不採用這個便利的方式。”化腐朽為神奇,正是曹雪芹的拿手好戲。說到底,《紅樓夢》主體寫實,必須嚴格按照現實生活的邏輯展開情節。寶黛愛情萌生於長期相處的日常生活當中,由淺而深,由朦朧而明朗。賈寶玉的“情不情”籠罩了林黛玉,而林黛玉的“情情”又限定了賈寶玉的愛情只能向著瀟湘館的方向移動。一次次哭鬧就是一次次愛的試探,一滴滴淚水就是一顆顆愛的心跡。他們有相近的個性,都喜歡任性而為,無拘無束,恨不得溶化在永恆的詩情畫意之中。他們有共同的志趣,都關心個體生命的幸福與否,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厭惡為功名利祿而蠅營狗苟。情投意合加上志同道合,兩顆熾熱的心幸運地碰撞在一起,糾纏在一處,最終便融合成為一心一意了。他們滿懷希望,等待著婚姻的來臨。那樣的話,陰陽交泰,天地和諧,他們就能夠完美地結合為一體了,從而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新的生命。但是,在宗法社會,婚姻當事人不能自主,必須透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裁定。他們甚至不能公開表露心跡,原因是禮法教條規定,年輕人不得心存私情,那是下流痴病。既然如此,則寶黛便束手無策了,只得消極被動地等待。他們能不焦躁嗎?他們能不憂慮嗎?
在戀愛過程中,林黛玉確實表現出了強烈的嫉妒之心。那就是“情情”的鮮明表現。二十回“林黛玉俏語謔嬌音”寫賈寶玉親近薛寶釵,招來林黛玉的奚落。賈寶玉以“親不間疏,先不僭後”來解釋,林黛玉則啐道:“我難道叫你疏他?我成了什麼人了呢?我為的是我的心!”二十九回由於史湘雲的金麒麟而再起衝突,林黛玉先是諷刺薛寶釵:“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繼而指責賈寶玉:“我知道,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裡生氣,來拿我煞性子。”她心中暗想:“你心裡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我的。我便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瞭然自若無聞的,方見得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可知你心裡時時有‘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著急,安心哄我。”在她看來,不管是薛寶釵的金項圈,還是史湘雲的金麒麟,都是對她的愛情與婚姻的直接威脅。即便賈寶玉不為所動,家長與媒妁豈有不斟酌權衡之理?她別無良策,只能一遍又一遍試探、提醒和規勸意中人,以求防患於未然。這次激烈的衝突把賈寶玉氣得臉黃眉豎,“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