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儒勒·凡爾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儘管萬迪亞斯山系的動物志中食肉動物不多,我們卻有機會得以更好地瞭解那些印度大象,‐‐我是指野生大象,而此前大家只見過少數幾隻。
九月三十號這天將近中午時分,火車的前方便出現了這樣一對奇妙的動物。看到我們開近,它們趕緊跑到路邊兒,給這支新奇的車隊讓行,兩頭象顯然給火車嚇壞了。
毫無必要地殺死它們,僅僅為了滿足狩獵的慾望,又有什麼好處呢?連奧德上尉也沒起這個念頭。他只是讚賞地觀察著這些漂亮的動物,它們無拘無束,在附近偏僻的山谷裡從容散步,溪澗、瀑布以及草木便足以維持它們的生存了。
&ldo;對我們的朋友凡&iddot;吉特來講,這該是個很好的實他講授動物學的機會!&rdo;上尉說道。
眾所周知,印度尤其是一個多象的國家。這些厚皮動物‐‐無論遍佈在印度半島各省內還是可以在緬甸、在暹羅國以至所有孟加拉灣東部土地上尋覓到其蹤跡的‐‐全部同屬一個種族,比非洲象種略為低等。
怎麼擒獲它們呢?最常用的辦法是設定&ldo;基達&rdo;,即圍有柵欄的一片場地。例如要捕捉一整群象時,三四百個獵人便在一位&ldo;扎馬達&rdo;1或土著酋長的專門指引下一步步地把象群逼入&ldo;基達&rdo;,將它們關在裡面,再利用訓練有素的家養象把它們彼此分隔開來,最後綁住它們的後腿,就算是抓到了。
1疑為&ldo;部落長老&rdo;或其他有權威的人物。
但是這種既需要時間又需要耗費一定氣力的方法,用之於壯年雄象身上便不太奏效。這些公象確實是更為機靈的動物,可以沖開圍獵者的圈子,而且知道如何避免被困在&ldo;基達&rdo;裡。因此,要讓一些馴服的母象連續幾天地跟蹤它們。母象背上馱著各自的馭象人,人都裹在深顏色的蓋毯裡面,當大象們毫無戒備,平靜地只顧享受溫暖的陽光時,獵手便衝出來將其擒獲,套上鎖鏈拖走,往往大象這時也還沒有反應過來。
以前,‐‐我在前文中已經講過,‐‐捕象是用挖深坑的方法,土坑設在它們的出入路徑上,深達15英尺左右;但是在跌落時,大象常常摔傷或是摔死,所以人們已普遍放棄了這種野蠻的做法。
在孟加拉灣與尼泊爾地區,人們還在使用套索捕象。這是種真正的狩獵,總是伴有驚險刺激的場面。受過嚴格訓練的大象背上坐有三個人:脖子處是馭象的,要引領它;臀部是戳象的,用木槌或鐵鉤刺激它;背上的印度人則負責投擲打有圓結的套索。這樣裝備好以後,便出發去追野象,穿山越野,有時要跑上幾個小時,經常把象背上的人累得疲憊不堪,直至最後,被追的獵物也精疲力竭,沉重倒地,聽任獵人的擺布了。
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印度每年都有大量的野象被捉,這可不是樁壞買賣。一頭母象可以賣到7,000法郎,公象則要20,000,如果是純種的公象,甚至能以50,000法郎的價格出售。
出如此的高價購買的這些動物果真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但要以合理飼養為前提,‐‐它們每十八個小時要吃掉六七百磅的青飼料,也就是說與它們在一段中等的距離內所能運載的貨物重量差不多相當,‐‐便可提供多種重要的服務:馱運士兵與軍用物資,在多山地帶或馬匹難以進入的熱帶叢林中拖曳大炮,代替駕車的牲口為私人做苦役。這些體形龐大的動物強壯而又溫順,其奇特的服從本能使它們很容易在短期內便被馴化,因此在印度斯坦的各省份,普遍使用大象做畜力,然而,由於它們在馴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