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儒勒·凡爾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1點鐘我們已從避暑療養站出發,走了幾分鐘,來到山路的第一個轉彎處時,身後的&ldo;蒸汽屋&rdo;已然消失在茂密的林木之中。
雨已經停了。在清涼的東北風的拂送下,雲絮形狀不整,在高空中往來悠忽。天色灰沉沉的,‐‐對步行者來說氣溫倒是適宜;但也因而少了光與影的變幻‐‐這大森林的魅力所在。
如果是一條筆直的山路,那麼下到2000米的山麓也不過是25到30分鐘的事兒,但這條路為了緩解坡度的陡峭而蜿蜒曲折,等於增加了長度。這樣,我們用了至少一個半小時才到達塔裡阿尼森林的最上緣、高出平原約500或600英尺處。但一路上,大家心情十分愉快。
&ldo;注意!&rdo;奧德上尉這時說道。&ldo;我們正進入猛虎、雄獅、黑豹、獵豹以及其他喜馬拉雅山區益獸的領地!捕殺野獸當然好,但不被他們消滅會更好!所以,咱們彼此不要隔得太遠,並且要格外當心!&rdo;
這樣的叮囑出自一個果敢的獵人之口,自是意義重大。於是,大家都加倍地警惕。卡賓槍與步槍荷滿了子彈,檢查過擊弦,再把擊弦拔到保險卡槽裡面。做好了隨時應變的準備。
我再做點兒補充:在印度森林中,除了要提防食肉動物,也須留意為數眾多的毒蛇。蛇、青蛇、響尾蛇還有很多其他蛇種都是劇毒無比。每年因遭這些毒蛇齧咬而中毒的人畜數目是死在野獸之口的五至六倍。
因此,在塔裡阿尼林區穿行,眼睛四處觀望、落腳與伸手之前仔細觀察、耳朵時刻注意草下或灌木叢中傳來的最輕微的聲響,這才不失為謹慎。
中午12點半光景,我們鑽進了森林邊緣幾叢參天大樹的華蓋之下。它們高高的樹葉一直蔭蔽到幾條大路的上空,&ldo;鋼鐵巨獸&rdo;就是從這些路上拖曳著它的火車而輕鬆駛過的。事實上,這片林區很久以來就被開發得適於讓山民用大車運送伐下的木材了。柔軟的粘土上清晰碾出的車轍印兒便是證明。這些主要的大路與山系的走向一致,涵蓋整個塔裡阿尼地區,並把伐木工的利斧在各處佈置下的林間空地相互聯接起來;但是在大路兩邊,只有一些狹窄的羊腸小道,各自插入深不可測的用材林之中。
我們於是沿著這些林蔭大路前進,較之獵手更像幾何學家,因為想把它們的大致方向弄清。空曠的林子中寂靜無聲,聽不到一聲獸吼。然而,地面上新近留下的一些大爪印,卻證明食肉動物們在塔裡阿尼遠未絕跡。
大夥最後走上一條在某道山樑腳下斜向右方的小路,就在轉過它的一個拐角時,走在前面的奧德上尉突然一聲驚叫,讓大家都停下了腳步。
只見20步開外,在環繞著高大pendan樹的林間空地的一角,矗立著一個至少外形是相當獨特的建築。不是間房屋,因為它既無煙囪也無窗戶;不是獵人的隱蔽處,因為沒有射擊的槍眼或炮孔,倒不如說是個印度人的墳墓,湮沒在了林子的最深處。
這其實是一個細長的立方體,由許多圓木垂直並置構築而成,圓木都牢牢地釘入地面,上部用樹枝連在一起,好像一條寬寬的帶飾。另有一些橫陳的圓木結實地合了榫頭,在上面鋪做屋頂。顯而易見,這間小屋的設計者是想讓它四面都堅不可摧,經得起任何考驗。木屋大約高6英尺,長12英尺,寬5英尺。看上去並無出口,除非是藏在正面的那塊頂部圓頭比整個立方體構造高出一點兒的厚木板後面。
屋頂上豎著一些柔軟的長杆,排列奇特並相互聯接。支撐著這付骨架的是一個水平槓桿,其未端吊著一個圓形結,或者說是個藤編的大環。
&ldo;咦!這是什麼?&rdo;我驚呼道。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