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大聯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這是義州城麼?”洪承疇指著眼前這座看起來似乎是光怪陸離的城池,一臉的不可置信。
手下也很蒙圈,雖然他們走的路線並沒有錯。地標顯示,這裡確確實實就是義州城,除此之外別的地方也沒有城池。可被洪承疇這麼一問,手下甚至也有些不敢確定:“是、應該、應該是吧。”
當然就是,城牆上那義州城四個大字,清清楚楚的映入眾人的眼簾。義州城下的城門,正是南城門永清門。
洪承疇看到了,他被徹底的驚呆了。難道說,皇太子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把義州城給修葺起來了?
不可能,絕對的不可能。幻覺,一定是幻覺。
洪承疇心頭砰砰直跳,他雙腿一夾,恨不能立刻飛進城內,一看究竟。
不用看,不用進城。洪承疇已經十分確定了,就是太子殿下乾的。因為他看到光禿禿城外立刻就明白了,這義州城外方圓數里,再也找不到一塊拳頭以上的石頭。
所有的石頭,都被運到城內修城牆去了。
震撼,太不可思議了。就算是這些人不吃不喝不睡覺,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也絕不可能做到的。
城牆上的東宮衛們,已經看到了前面來的這隊騎兵是自己人。等洪承疇他們走進一看,更有人發現,來的居然是薊遼總督。
於是。城門口的將士們急忙將城門開啟。洪承疇一行人,疾馳進城。
城內計程車兵飛速去稟告朱慈烺,而洪承疇一進城,更是被眼前的景象徹底的驚呆了。
豈止是南城牆,整個西城牆和東城牆都被修葺的完好無損。巨大的城牆堅如磐石,城牆上的泥巴甚至有的都未乾燥。這怎麼可能,他們用什麼方法修起來的。
難道說,是有巨人國的巨人們來幫忙,還是說有神仙來施展了魔法。一夜之間讓這個殘破義州城,突然就這麼舊貌換新顏。
會魔法的神仙沒看到,巨人國的巨人也沒有出現。洪承疇卻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大傢伙,這個大傢伙比城牆還要高的多。這是一座用木製支架搭成的塔吊,利用的是槓桿原理。
塔吊底部,是各式各樣的絞盤和滑輪,還有一些類似於西洋鐘錶一樣的齒輪。各種稀奇古怪的組合,構成了這個巨大的塔吊。
我們總覺得,明代對於近現代科技似乎很遙遠。
其實,早在明朝中葉,隨著歐洲傳教士入華及廣州貿易的開放,西洋鐘錶作為禮品和商品開始進入中國。
甚至是最早在萬曆九年,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將水鍾和三稜鏡等引入中國,作為開啟中國官府大門的敲門磚。萬里二十九年,又一個義大利傳教士來到中國,這個人讀者很熟悉,他叫利瑪竇,他將兩件自鳴鐘送給萬曆皇帝。從此,自鳴鐘步入宮廷。
萬曆年間,羅明堅從澳門進入廣東,送給廣東省的總兵官黃應甲“一塊表;這是一種用許多小金屬齒輪安裝成套的計時工具”。
明神宗皇帝甚至找了四個太監在三天內向傳教士學會調適和操作自鳴鐘的技術,後來又命令按照利氏的圖樣,在皇城附近興建一座安放大型自鳴鐘的豪華鐘樓,利瑪竇所送的自鳴鐘等禮物,在當時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物件。
明朝對於自鳴鐘有細緻的描寫:“所制器有自鳴鐘,以鐵為之,絲繩交絡,懸於篪,輪轉上下,戛戛不停,應時擊鐘有聲。器亦工甚,它具多此類。”
利瑪竇將西洋鐘錶帶入北京後,明朝就很快地掌握了自鳴鐘的生產技術。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生活多年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也就是今年,在朱慈烺來遼東的時候,此人回到歐洲後寫的一本《旅遊記》中記載:他們最欣賞的工藝品是齒輪鍾。他們現在已經造得很好了。可以擺在桌子上。如果出和我們一樣的價格,他們可以造出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