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求索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公子,書籍已經抄好了,還有需要抄錄的嘛?”
“這麼快?”
“我家窮,又是遼東人,前來徐州求學已經是極限,隨後又跟隨老師來荊州,所幸侯爺安頓,即便沒有公子要求抄錄,方也要出去找一份養家餬口的事情。”
“家父不是提供了許多糧食到書院?應該都夠學子吃吧!”
“內人懷孕了!”
劉琮也是明白了,自己餓一餓沒什麼關係,但是懷著孕的老婆需要營養,劉表雖然安頓士子,但是僅僅是維持士子的基本生活。
“那行,我這裡尚且需要抄錄是十本三字文以及《急就篇》十本,不過也不著急,不要耽誤了學業!”
“謝謝二公子。”
劉琮在這邊多數抄錄的都是儒家經典,如《論語》等,儒家在教化方面確實有獨到的地方,因此學校也需要許多儒家經典。
鄭玄的弟子劉琮也是在觀察,趙商家裡有些錢財,商人出身,不少人看不起他,他到經常刻意結交,至於崔琰,也是豪族出身,清河崔氏在漢末要等崔琰以及崔林兩兄弟崛起之後發展成後世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
“二公子,您這抄書,能不能換一種報酬?”
“季珪兄有什麼想法?”
“抄一本書換十張紙,二公子以為如何?”
“十張?太多了,五張!這個產量有限,我每日提供的其實都不多,況且你們抄書皆是我提供了筆墨紙硯!”
“五張就五張!”
崔琰也是極為喜歡竹紙,但是紙張確實難買,每日都需要排隊,而且買的份額也是有規定的。
“二公子,聽說目前在武陵用兵,採取的是屠戮手段,是否過於殘忍?”
“琮不這麼認為,琮以為必要的武力威懾是必要,仁義是對待自己的子民,而不是對待敵人的!若是武陵蠻願意下山接受大漢的管理,父親自然是會以仁德感化他們。
但是目前的他們不值得,而且這也是軍人的血性,軍人的天職是保家衛國,但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殘忍殺戮,自然是要為同胞報仇雪恨!
陳湯將軍有一句名言,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你們聽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感觸我不知道,但是我的感觸是這是我大漢對外族說的話,那就得言出必行!”
“保家衛國?二公子每每都有新鮮的詞語,與二公子交談,琰也收益頗多,二公子喜歡法家?”
“我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學說,在琮眼裡,有利於天下百姓的我都喜歡,儒家推行仁德教化,同樣有利於百姓,還是那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此琮讀書的時候更喜歡思考,有時候會用批評的眼光去看。”
“二公子,聖人之言,豈能用批判的態度去讀?當誠心讀書,方能領悟其中見解!”
“聖人之言,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時移則備變,聖人因為其身處的時代,所有許多見解都是符合他所處的時代,當然有些也適應於現在,但是有些則不一定就適應現在的時代,這並非正確與否,而是時代不同。”
劉琮多了這麼多年的見識,其實古人的思維並非差,而是侷限,或者是被禁錮了,他們不能說聖人不好,哪怕是錯的也要找出依據證明其是對的。
但是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被這些禁錮的,要不然西漢的那群儒家就不會吸收大量的法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縱橫家的思想。
“所以公子推崇《呂氏春秋》”
“非也,琮並非單一的推崇某一本書,而是看重其中的內容是不是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如《呂氏春秋》中孟夏紀言:
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人之情,愛同於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