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中子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金古樹下,多出了兩個人影。
正是羅桓和提亞馬特。
提亞馬特用不著過多的時間思量,就選擇陪同那位冕下,來到此地。
作為精靈一族的母樹,周圍一定少不了精靈。
有衛兵、侍女,或是同黃金古樹交流的特殊精靈使,數目不算少。
可他們對於多出的兩道身影置若罔聞,完全沒有察覺到已經有陌生人接近了母樹。
提亞馬特初時還有些忐忑,不敢出聲。
因為精靈早已今非昔比,他們的女王納西塞斯成就傳奇,黃金古樹更是難以揣度的存在,在那樣近的距離,按照常理來說,很難不被察覺到蛛絲馬跡。
後來見羅桓毫不掩飾地四處走動,仍然沒有引發一丁點的異常,才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唔比我想象中更小。”
羅桓駐足,透過物質世界,窺視著精靈的安息之地。
資料和影象,總不如實地觀察來的直觀。
不歸之鄉的黃泉支流,非常細小,假如說,冥府裡的能算作涓涓細流,那麼這條支流就只是屋簷上流動的雨水。
攏共也就筷子粗細。
更沒有立竿見影的作用,不歸之鄉中尚未出現黑色大地和醒來的靈魂,只有隨著支流而攢聚的漂浮黑色砂礫。
到目前為止,黃泉支流還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那麼怎樣用較為平滑的方式,將新習俗在精靈之中推廣開來呢?
正當羅桓思索的時候,耳邊卻傳來提亞馬特的恭聲問詢:
“冕下,為什麼在之前,您沒有昭示自身的存在呢?”
這也是很多神創論支持者想問的問題。
羅桓沒有早早地在巴比倫發展信仰,甚至他的存在,也在最近才被大多數人所認同。
和在致遠星上完全不一樣。
“啊這不好說。”
乍一被詢問這樣的問題,羅桓選擇搪塞過去。
原因有很多。
第一是期待不同。
致遠星的地位非比尋常,如果說,巴比倫算是一次嘗試,那麼致遠星就是基礎,是穩定獲取造物能量的最基本渠道。
穩定、可控,是最大的要求。
就算發展速度很慢,也沒關係,只要穩就行。
加上當初,羅桓本身就沒有多少能量以供取用,便對致遠星的穩定看得更重,不穩定的因素是很難被允許獨佔鰲頭的,所以他不僅展示了力量,還專門建立了維護信仰的組織,在儘量不妨礙科技發展的前提下,做到能夠透過自身意志,對文明整體作出需要的調整。
對他來說,信仰只是一種要花費心思去維護的手段,而非目的。
但巴比倫是更像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嘗試,目的之一是提高單體力量上限,而非單純的造物能量。
巴比倫文明整體的穩定,在重要度上是靠後的。相較於穩定,羅桓更樂意看到競爭。
當初梅菲斯特將近半數的生靈轉變為亡靈,讓生靈以另一種形態存在,直接讓能從中得到的造物能量減半,羅桓也沒覺得有什麼大問題。
因為在力量上限和靈魂領域等方面的進步,遠超預期。
在巴比倫散播信仰,沒什麼大用,反而還會因為種種意外,花心思手段去維護所謂神明的形象。
得不償失。
第二是投入。
致遠星是科技文明,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樹立信仰的成本低,即使日後進入更高的文明層次,有先前的信仰打底,維護起來也容易許多。
可要是在巴比倫傳教,投入就要大得多。很多強大的生靈都曾自詡為神,展示過所謂神蹟,然後被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