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第1/2頁)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隊向毛兒蓋緩緩前進時,爭論還在繼續。張和他的一些代言人‐直力主西進去青海,深入藏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毛和他的擁護者剛認為那些地方太偏,一無資源,二無足夠的糧食,三是少數民族地區沒有兵源,紅軍到了那裡將無處存身。如果北上,進入甘肅、寧夏.就到了漢族地區,那裡有糧食,還可以招募新兵。毛爭論說,越向西走,紅軍對中國政治形勢的影響就越小。
到了毛兒蓋和離開那兒以後,這場爭論仍在繼續。
兩河口會議對一、四方面軍合併所作的初步安排,於七月十八日開始生效。那‐天,發布了一個命令,周恩來放棄了總政治委員的職務,由張國燾擔任總政委。在此之前,張出任軍委副主席,和周恩來和王稼祥擔任同樣的職務。朱仍然擔任主席。張的四方面軍政治委員陳昌浩成為總政治部主任。翌年十二月,毛擔任了軍委主席,毛、朱德、張國燾、彭德懷、賀龍、周恩來和任弼時組成七人主席團。
這一切都似乎在寧靜的氣氛中進行著,但爭論就象一顆即將引爆的定時炸彈正在嗒嗒作響。關於毛兒蓋會議,有關的回憶錄說法不一,在開會地點、會議次數、哪些人出席了會議等問題上,眾說紛紜。但是,對會上發生的事情倒沒有多少分歧。長徵史專家胡華認為開會時間是八月六日,地點在沙窩的一個喇嘛寺裡。
張國燾也說會議是在沙窩召開的。沙窩是一個美麗的藏族村莊,周圍是蔥鬱的山谷,距離毛兒蓋約五六英里,好象是&ldo;世外桃源&rdo;。張抱怨說,一方面軍包圍了會場,控制了所有的人口,不讓他的政治助手陳昌浩出席會議,強迫他透過一連串檢查崗。他說:&ldo;既然中央機關自衛得如此嚴密,總司令部用不著替它們的安全操心了。&rdo;聶榮臻說,會議在張的十一師師部舉行。胡華同意這個說法。聶說,他曾聽到毛斥責張說:&ldo;你這是開的&l;督軍團&r;會議。&rdo;意思是張調集了很多部隊到會場。看來是雙方各執一詞。
張和聶榮臻都談到,張在沙窩會議上建議讓更多的人參加討論。張說,他是想讓年青人參加會。聶認為,張企圖使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增加新人。兩種說法可能都對。儘管張的部隊人數佔很大優勢,但在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裡.他卻是弧掌難鳴。
沒有跡象表明會上談過日本問題.中國現代史學家斷定,會議上沒有人談過要聯蔣抗日,組織&ldo;統‐戰線&rdo;。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有爭論,因為一九年八月一日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透過一項關於統一戰線的決議,從決議措詞看統一戰線似乎起源於中國,事實上,共產國際與紅軍沒有聯絡,也不知道紅軍的準確位置。一九年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共產國際的代表林育英( 他也是林彪的堂兄 )來到陝北,毛這才知道有這麼個決議。林離開莫斯科前熟記了決議內容。他乘飛機來到中蒙邊境(可能跳傘降落)然後扮成商人步行到陝北,在保安附近的一個村子裡同洛甫不期而遇。
八月二十日在毛兒蓋召開了第二次會議,張國燾的政治助手陳昌浩出席了會議。現有材料表明會上沒有產生什麼分歧:會議決議得到了透過。
八月初,雙方達成妥協。政治分歧一時解決不了,不妨先搞一個軍事計劃。他們同意把部隊分為左、右兩路軍,兩個方面軍混編,使左右兩路軍都有一方面軍和四方面軍的部隊。成立一個混編的指揮部。部隊仍由朱德任總司令。朱是一個適當的人選,因為毛和張都信任他。
張任總政委。劉伯承任總參謀長。最高司令部隨主要由四方面軍部隊組成的左路軍行動。一方面軍的五軍團和九軍團(各剩下二幹人至三千人)編入了左路軍。
右路軍也是混編組成的,先頭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