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京政變成功之後,馮玉祥聯同胡景翼、孫嶽將所部改為國民軍,宣佈脫離直系軍閥系統,自成一派。國民軍共三個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孫分任副總司令兼第二、三軍軍長。次年,馮玉祥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駐紮北京、察哈爾及綏遠地區,第一軍改稱西北陸軍,歸西北邊防督辦公署直轄,並增編為六個師又三個旅,因此,馮玉祥所屬各部又被稱為西北軍。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驅逐清室,脫離直系軍閥系統,組建國民軍,這些都是帶有革命性質的重大政治舉動。但是,由於政治立場的侷限,馮玉祥不可能從根本上提出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他一方面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一面又與奉系軍閥張作霖聯合,推出段祺瑞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使政權又落到段祺瑞、張作霖手中。
得知北京政變的訊息及接到馮玉祥的電邀,在廣州正在與共產黨合作,改組國民黨,成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孫中山先生,也極受鼓舞,馬上打電報給馮玉祥,電文說:&ldo;……大憝肅清,諸兄功在國家,同深慶幸!建設大計,即欲決定。擬即日北上,與諸兄晤商。先此電達,諸維鑒及。……&rdo;馮玉祥也立即回電孫中山,請早日北來,指示建國方針。並派馬伯援為代表持他的親筆信,前往廣東歡迎孫中山先生。馮玉祥囑咐鹿鍾麟:&ldo;孫先生到京後,一定要盡力保護。&rdo;並說:&ldo;國民軍的隊伍,就等於孫先生的隊伍,應聽從孫先生的指揮。&rdo;
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3日抱病北上,17日到達上海,22日乘船東渡北京。當孫中山到達北京的時候,馮玉祥卻因張作霖和吳佩孚的聯合壓迫,已離開北京。孫中山在旅途中積勞病倒,於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原來,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張作霖、段祺瑞三派共同把持北京政權。此時皖系的軍事勢力所存無幾,段祺瑞政府的基礎只是建築在馮奉兩系的軍事均勢之上。馮奉控制北京政權後,雙方的矛盾不斷產生並激化,11日及12月間,馮玉祥和張作霖先後採取&ldo;以退為進&rdo;的手法,提出辭職,恫嚇對方。段祺瑞不得不從中調解,作出&ldo;巧妙&rdo;處理。1925年1月,段祺瑞準馮玉祥辭去陸軍檢閱使一職,專任西北邊防督辦;準張作霖辭去東三省巡閱使一職(各省巡閱使也一律裁撤),另加任張作霖為東北邊防督辦,以與馮的西北邊防督辦相對稱。馮奉兩系的勢力範圍也劃分清楚,津浦線為奉系的發展方向,京漢線為馮系的發展方向。由於段祺瑞的撮合,馮張兩人互換蘭譜結為異姓兄弟,雙方的矛盾暫時得到了緩和。
由於馮玉祥部將鹿鍾麟任京畿警備司令、張之江任察哈爾都統,李鳴鐘任綏遠都統,馮玉祥的西北邊防督辦並不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銜。馮玉祥在1924年12月12日通電取銷國民軍的名稱,並且宣佈解除國民軍總司令一職,但是國民軍這個名稱仍然被沿用,與西北軍並稱。馮玉祥的國民軍第一軍表面上僅有三個師,即宋哲元的第十一師、鹿鍾麟的暫編第一師和劉鬱芬的暫編第二師,但是實際上該軍已經擴充到七八萬人,加上國民軍第二、第三兩軍,共有十七八萬人,成為北方除了奉系以外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
馮玉祥將軍的民主傾向,受到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的關注。李大釗派人到馮玉祥的國民軍中工作,並親自對馮做工作。經李大釗和徐謙的介紹,馮玉祥結識了蘇聯駐華大使,決定為實現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請蘇聯政府派人幫助訓練軍隊。1925年10月,蘇聯顧問到達張家口,馮玉祥派他們去訓練軍隊,他自己也聽蘇聯政治顧問給他講政治課,並任命共產黨員劉伯堅做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