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加強軍事實力的同時,袁世凱也很快剝下臉上的偽裝,舉起屠刀,向革命黨人砍去。袁世凱上臺後不久,即發生了張振武案。
張振武是湖北羅田人,1877年生。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歸國後,在武昌加入革命團體共進會。1911年10月,張振武參加武昌起義,任軍務部副部長。因正部長孫武有傷不能視事,張振武實負責部長責。在後來保衛武漢的戰鬥中,張振武多次面斥都督黎元洪的妥協行為。民國成立後,副總統兼鄂督黎元洪嫉恨張振武,免去了他軍務部副部長職。但是,張振武仍掌握著一支稱為&ldo;將校團&rdo;的精幹的武裝力量,這不僅成為黎元洪的心腹大患,也令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深感不安。於是,袁世凱與黎元洪相勾結,決定剝奪張振武的兵權。1912年5月,袁世凱邀張振武赴京,授以總統府軍事顧問官的虛銜,接著,又委其為蒙古屯墾使,將其派往邊疆,卻不給編制和經費。張振武一怒之下返回武昌。8月上旬,袁世凱、黎元洪合夥誘張振武再次赴京,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隨行。8月13日,黎元洪密電袁世凱,以張&ldo;勾結土匪,破壞共和&rdo;等罪名,請袁將其處死。袁世凱於是下軍令,於8月15日將張振武、方維殺害。
張振武、方維案引起了軒然大波,參議員及輿論均質問政府何以擅殺無辜。袁世凱為逃避責任,公佈了黎元洪的電報,將視線移到黎元洪的身上,一時輿論大嘩。黎元洪受到各方譴責,而袁世凱則扮作無辜。如果說,在張振武一案中,袁世凱還能掩飾其兇殘面目的話,那麼,在不久發生的宋教仁一案中,他的面目便徹底暴露了。
五
宋教仁是同盟會的首領之一,字遁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宋教仁與黃興在湖南創立革命團體華興會後,一直從事反清革命活動。武昌起義爆發後,宋教仁從上海到武漢,協助湖北軍政府辦理外交,後到南京籌組中央政府。中華民國成立,宋教仁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局局長;1912年3月,出任唐紹儀內閣農林總長。
以宋教仁為首的一部分同盟會員,始終抱著&ldo;政黨政治&rdo;的理想,希望透過擴大組織,在議會中爭取席位,實現歐美資產階級的&ldo;責任內閣&rdo;的政治制度。1912年8月,宋教仁等以同盟會為基礎,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黨、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等幾個小黨派組織,組成了國民黨。國民黨推孫中山為理事長,黃興、宋教仁、王人文、王芝祥、張鳳翔、吳景濂、王寵惠、貢桑諾爾布八人為理事。宋教仁代理理事長,主持黨務。之後,宋教仁在長沙、武漢、南京等地發表演說,主張制定民主憲法,成立責任內閣,並大量吸收黨員,使國民黨成為第一大黨。1913年初,在第一次國會選舉中,國民黨以絕對優勢獲得多數議員的席位。一心想實行獨裁統治的袁世凱感到威脅,決定以陰謀手段對付政敵宋教仁。3月20日晚,宋教仁準備由上海返京,在上海車站遇刺,22日凌晨傷重身亡。
宋教仁案發生後,舉國震驚,一致要求追拿兇手,袁世凱也假惺惺地表示要查辦。不久,真相大白:直接兇手為武士英,佈置行兇的是應桂馨,擔任聯絡的是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同謀者是國務總理趙秉鈞,而主使者,則是臨時大總統袁世凱。
宋教仁遇刺,使孫中山對袁世凱的幻想完全破滅,認識到&ldo;非去袁不可&rdo;。3月26日,孫中山從日本趕回上海,召集國民黨人緊急會議,主張武裝討袁。然而,國民黨內部卻意見不一,黃興、陳其美等主張&ldo;法律解決&rdo;,有些任議員的國民黨人幻想在國會內聯合其他議員進行倒袁活動。國民黨內部的紛爭,給袁世凱以充足的時間作準備。4月,袁世凱與英、法、德、日、俄五國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