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挺看著前面蘆花遍地,野草開始枯黃,不由皺起眉頭。對身邊的段八郎道:“這個樣子,怎麼能夠種地?把我們安置在這裡,我看那個王知州沒安好心。”
段八郎道:“你少說兩句吧。最少這些日子,我們每日有飯吃,不比前些日子強?早早在這裡安置下來,把妻兒接來,好歹有了落腳之地。”
黃同元道:“說的是。我們有手有腳,怎麼能靠著官府發糧?只要有地,總能種出糧食。”
何挺搖了搖頭,顯然不同意兩人說的。他們有妻兒老小,自己孤身一人,怎麼一樣?
正在這時,崔植快步走來。到了眾人面前,高聲道:“知州鈞旨,曉諭諸位知曉。我們這些來開荒的人,統一按每村五十戶,每戶五十畝安排。每村最少不得少於四十五戶人家,最多五十五戶。你們這些人,便是安排在本村。每一戶兩丁,多於兩丁的人家必須分家。開墾田地,由村裡統一組織,大致按每丁二十畝。一起開墾,一起種植,一起收穫。收了糧食後,三分為稅賦,五分給村裡人丁,還有二分存在村裡。存在村裡的,一是防備災荒,二是做些公益事。”
聽到這裡,段八郎就高聲道:“人有生老病死。如此分了家,有的生了子息,有的老人故去,又該如何?有的人家裡有孩童,有的人家裡有老人,都不一樣。”
崔植道:“除了村裡一起種的地,每一戶人家再分十畝私田。這十畝私田,不許買賣,只能夠種植糧食、果樹之類。大概來說,就是一家之中除了丁壯之外的人來料理。因此若是家中無人,可以轉租給別人,收些利息。除此之外,每村自己規劃,要有果園、牧場、池塘。”
聽了這話,眾人紛紛議論起來,都覺得好笑。村子形成,如何利用土地,都是農民自己說了算,官府很少過問。似這般,把每個村子都規劃好,真是聞所未聞。
崔植見再沒有聽自己說話,不由有些不悅。高聲道:“這是知州親諭,任何人不得違反!下年交多少糧食,視作村正政績,由不得半點含糊!”
何挺高聲道:“你是村正,與我們何干?我們只要有糧食吃,其他何必操心!”
崔植道:“不必操心?繳的糧食多,你們吃的就多,日子過得就好。我這個村正,也同樣要在這村裡種地,要一起做活,只是免了徭役,發些錢糧而已。”
“對了,你只說種地,還沒說徭役呢!”一起此事,都群情洶洶。
對於農民來說,賦稅自然重要,但更要的是徭役。賦稅大部分時候是與土地聯絡在一起,要不了人命。徭役不同,是按人頭來的,真地能殺人。
中國古代社會,賦稅一般不重。從三十稅一,到十稅一,土地稅說起來並不多。但土地稅之外,一是雜稅,沒個準數。不但各時不同,各地也不同。最嚴重的就是徭役了。由於沒有統一標準,一旦興役會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北宋中前期的里正衙前役,經常搞得百姓家破人亡。王安石變法,改里正衙前為募役制,才改變了這種局面。
崔植道:“此事知州也說了。村中每個男丁,每年五十個工。除此之外,不得徵召百姓,徵召百姓必按市價算錢。五十個工,不算是重役了。”
每一個工,就是一個壯丁做一天活的工作量,如此計量此時流行。也就是說,村中百姓,每年要給官府做五十天的工。至於做什麼,到時再說。
<center></center>
黃同元道:“雖然只是五十個工,時間不同,對我們百姓可不一樣。農忙時節,抽出去做工,可就影響收成。若只是在農閒時,便就沒有大礙。”
崔植道:“你說的什麼話?你們是替村裡種二十畝地,一起種,一起收。農忙時去做工,村裡的地怎麼辦?你們放心,必然是農閒時去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