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列子·黃帝》
蓬萊島是東海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島,其貌不揚,千年來與世無爭,原住民多以捕魚為生,自給自足、勤勞好客。偶有遠行商船經過,從鶴港上岸,做一點食物和淡水的補給,大多能得到熱心的幫助;若是身上財帛不豐,也可以物易物,甚至找好心的老鄉蹭一頓熱騰騰的晚飯。
鶴港之所以叫鶴港,與島上鶴神的傳聞有關。外人得知的故事是,蓬萊島的仙鶴曾在風暴中救過遇難的海船,後被漁民尊為“鶴神”,可祈求風調雨順、出海旅途一帆風順。而只有蓬萊島的居民知道的故事是,仙鶴千年來與島民相伴共生,是島民最信賴的戰友和最親密的夥伴。
所以,關於蓬萊島的傳聞有兩個版本——對於普通人,這裡是安於世外的桃源村;對於江湖人,這裡有一群乘著仙鶴的“仙人”。因江湖記載寥寥,傳聞真假參半,蓬萊島也從不曾主動踏足江湖紛爭,江湖人亦不知蓬萊武功路數分屬何門何派,故將其統統稱之為“蓬萊仙人”。
創始人楊巽駕鶴歸來的那年,開啟了蓬萊島的新紀元。楊巽是一位天降奇才,師從列子,九年習得御風術,並將過去只能“言傳身教”的靈術,用知識體系記錄下來,匯宗成卷,並將術法修煉會同品德修養一起,分為了四個修習的階段,形成御風術教學的雛形,沿用至今。除了在術法上的成就,楊巽因是世家子弟、叔伯皆是出將入相之材,在淵博家學的薰陶下,他還精通土木、堪輿、政治、法度,興土木、修棧橋、通海運、建宗廟、立法度,逐漸將蓬萊島建成一個繁榮的小村鎮。
而楊巽本人志不在政商兩道,故等一切漸上正軌後,楊巽將政務一道交於島上原住民中最大的家族程家打理,將商貿、運輸等外務交給另一個頗有聲望的大家族燕家打理,既與島內原住民修好關係、互利共贏,自己又圖得清閒自在。楊巽本是修道家一派,講求一個無為而治、逍遙自在,放下了凡塵俗務後,卻還是不忍心一身術法沒了傳承,便潛心創辦學園、修築仙鶴池,將他御風之術和駕鶴之法傳授給潛心修行、心術正派的少年。
千年過去了,楊巽早已駕鶴西去,但他的傳人們的故事仍在蓬萊島上延續。
季夏傍晚,海風已褪去暑意,夕陽懶洋洋地灑在海面上,為平靜的海面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裳。時值五歲的楊時雨、九歲的柳如風在海邊玩耍,楊家奶奶在一旁笑盈盈地看著,時不時叮囑幾句,讓孩子們別跑到靠海邊太近。可楊時雨正值貪玩的年紀,哪裡忍得住,她特別享受溫柔的海浪輕輕拍打腳踝、裹挾著細沙摩挲腳底的質感,所以總愛站在海浪與沙灘的分界線上,又不可避免地被時大時小的海浪弄溼了衣衫。柳如風總是站在離她不近不遠的地方,一面貼心地看著小妹妹不被海浪捲進海里去,不打擾她玩樂的興致,一面在沙灘上選一些形狀規整的海螺和貝殼,好當作禮物帶回家去送給自家那位妹妹,省得她晚上鬧騰說沒帶她一起。
柳如風有個親生的妹妹,名喚柳如雲,與楊時雨同年差不多時間出生,性格卻是大相徑庭;因楊柳兩家世代交好,所以這三人從小一起長大。不知怎的,如風更偏愛這位楊家妹妹,可能是憐她幼年喪母,又是家中獨女,總擔心她沒個玩伴會孤獨寂寞,不像自家妹妹總是前呼後擁集萬千寵愛。
“如風哥哥,我們來堆沙房子好不好?”楊時雨一回頭看到柳如風在低頭拾貝殼,興高采烈地跑過來找他。柳如風抬頭望著她一笑:“好啊,小雨不踩浪啦?”話音未落,楊時雨已站到他身邊,說:“突然想堆房子啦!如風哥哥幫我。”楊時雨看著柳如風手裡的海螺貝殼們,從懷裡掏出一塊帕子,接過貝殼,小小心心地幫他裝好,方才拉著他坐下,兩個人從沙堆開始堆房子。
正在沙房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