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第1/3頁)
[美]威廉·曼徹斯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總統;這話不錯。
記者:想問的是,你指的光是那段,還是演說全文?
總統:整篇演說我都同意。
記者:總統先生,你認為華萊土的演說有沒有背離貝爾納斯的‐‐
總統;沒有。
記者:‐‐對俄國的政策?
總統;他們完全一致。』
第二天,詹姆斯&iddot;賴斯頓就在《紐約時報》上尖銳指出:&ldo;在首都,認為華萊士先生的建議同杜魯門先生或貝爾納斯先生的建議是&l;一致&r;的,似乎只有杜魯門先生一人。&rdo;他想討好英國人,卻激怒了記者。接著事情愈弄愈糟,因為華萊士不肯讓步。他自己在白宮草坪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說,&ldo;我堅持我在紐約的演講。我感到大多數美國人都關心和平,願意為之努力……因此我將在不久將來,再就這問題發表演說。&rdo;
這就太過分了。國務卿下了最後通碟,商務部長又頑固到底,杜魯門決定要把華萊士撤職。他先給華萊士寫封親筆信,把他所知道的什麼罵人話都用上了。接著親自叫人把它送到商務部。華萊士大吃一驚,就給羅斯去電話,說他認為這封信不但不宜於公開發表,即使作總統檔案放在國家檔案館,也未免太不象話。接著他在電話中把信讀了一遍。羅斯聽完以後,也有同感。於是這位剛被免職的部長把信送回白宮,羅斯就立劃把它燒掉。那晚,總統怒氣消失之後,又給家裡寫信:
『親愛的媽媽和瑪麗:
今天我不得不把亨利免職了,當然我很不願意這樣做的。如果他在1940年繼續擔任農業部長(本來他就該這樣的),也就不會有這場爭論,而我也不會到白宮來,那該多好呀!……我所接觸的人中,亨利真是頭號怪人。星期三下午我和他辯論了兩個半小時,要他再也不要就外交政策上發表演說,或者表示同意我負責制訂的政策,但他不答應……。現在,他離職了,瘋子們又歇斯底里大發作了。這倒很好。這恰好證明我是對的。……』
當然,他是錯了。他處理得非常欠妥。本來國內已出現罷工、商品短缺、物價高漲,黑市流行,人們對和平過渡又覺得事事不如眾,現在又來個華萊士事件,杜魯門的聲望就大受影響。根據蓋洛普民眾測驗,他在1945年7月參加波茨坦會議前,同意他那樣處理問題的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國人,可以說是非常信任的一種表示,因為羅斯福在珍珠港事件以後戰時威望最高峰也不過是百分之八十四。現在情況變了。&ldo;華盛頓開始反對他了&rdo;,約翰&iddot;張伯倫在1945年11月26日那一期的《生活》雜誌說。雖然這種想法也許是出諸張伯倫的主觀願望,但是到了1946年年內某個時候,顯然已經到了轉折點。
從一些小事裡就可以看出。從右冀方面傳來了全國製造商協會主席的大聲咆哮:&ldo;總統自己怕得發抖卻還要嚇唬大家。&rdo;左翼方面,自由派的專欄作家塞繆爾&iddot;格拉夫頓則說他是個&ldo;可憐蟲。&rdo;甚至民主黨的基本群眾也相互議論,&ldo;只有在哈里又犯錯誤時你才記起他。&rdo;伊克斯請他宣告不再參加1948年總統競選,以便全國恢復團結。阿肯色州新當選的民主黨眾議員富布賴特說,這十八個月內杜魯門那麼笨拙無能,為了國家利益,他該自動靠邊站,讓共和黨人來接任。在加利福尼亞州,尼克森參加競選,用什麼&ldo;我的戰友們和你們的親人們,曾經為了使美國神聖傳統得以世代相傳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我以他們的名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