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第1/3頁)
[美]威廉·曼徹斯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事產生了連鎖反應。電臺報紙把斯泰爾將軍轄下部隊的情況,加以報導,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都舉行了支援他們的遊行示威。在加爾各答,肇事者要求把中緬印戰區撤銷。陸軍部長帕特森向駐橫濱市的佔領軍講話,想把當前局勢解釋,卻被士兵不斷起鬨打斷。在東京,美軍抬著標語遊行,標語寫道:&ldo;服役可以,奴役決不行&rdo;,&ldo;日軍已回國,為什麼我們不回國?&rdo;。羅斯福夫人那時下榻在倫敦克拉裡奇飯店,駐在倫敦的美軍就聚集在旅館窗下有幾千名,他們高呼&ldo;埃莉諾!埃莉諾!埃莉諾!&rdo;要她瞭解一下,為什麼美軍新娘有輪船鋪位回國,而他們反而沒有。(她在陽臺上出現了一會,對他們微笑,答應瞭解一下)駐巴黎的美軍在有一天下午就開始響應,他們在哥倫比亞和虹角兩個紅十字會俱樂部的佈告牌上,用紅粉筆塗了幾個字:&ldo;支援馬尼拉的戰友,今晚8時半在凱旋門集會。&rdo;人們到了星光廣場,那裡的法國警察彬彬有禮地說,凱旋門是法國的聖地,請他們改在別處集會。部份美軍就從艾菲爾鐵塔過塞納河到對岸的特洛加德羅,一邊大聲罵不願參加計程車兵是&ldo;敗類!&rdo;。另一隊以四人為一列,走過愛麗舍田園大街,來到協和廣場,用鎂光照明彈幌來幌去,齊聲高叫&ldo;我們要回家!我們要回家,我們要回家……&rdo;
從此這種騷亂就被稱為&ldo;要回家&rdo;運動。其中最亂得不象樣的一次發生在德國。巴黎的遊行隊伍至少還知道遊行起來要步伐整齊。但在法蘭克福示威的那四千名美軍,則成了大吵大叫、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煽動分子緣若燈柱爬上去,用手電指揮亂鬨鬨的人群,把他們引向法本大廈。那裡美軍憲兵上了刺刀,迫使抗議人群後退,於是他們大喊約瑟夫&iddot;麥克納尼將軍膽小,不敢和他們見面。其實麥克納尼那時在柏林。他從柏林回來就接見這些造反頭頭,和他們明白地談話。當時象他這樣做的司令官並不多。艾森豪對外界提出的質詢,都叫他們去找各戰區司令官,自己只含糊其詞地說&ldo;凡是軍事上沒需要留下計程車兵&rdo;,他都贊成遣送回國。魏德邁將軍幾乎是對中緬印戰場的土兵道歉說,他們之所以遲遲未能回國,是因為公文手續繁複。但是麥克納尼卻說明瞭美國在歐洲的義務。然後他說:&ldo;我們將盡一切可能,儘快讓你們回家。但是那些眾議員先生如果從你們的信裡得出這樣的印象,認為社會輿論就是&l;只要孩子們回家,國際義務可以見他媽的鬼&r;,那麼你們就是隻顧回家團聚,而把美國在歐洲承擔的義務置諸不顧了。&rdo;
這位將軍是在說挖苦話。但事實上,他擊中了這場世界規模的運動的要害。向國會申訴的信件如雪片飛來,都寫上軍郵的覆信地址。而這不過是序幕而已。接著就是第二個浪潮,父母、妻子、愛人們都也同聲叫嚷。陸軍部副部長肯尼思&iddot;羅亞爾說,&ldo;這種&l;我和我的孩子&r;高於一切的想法,掀起一股指責復員工作的洪流,使我們的議員應接不暇。&rdo;一位參議員收到了兩百雙嬰孩穿的小鞋子,每雙塞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ldo;我想念爸爸&rdo;。這次運動對國會的勇氣是一次考驗,但國會卻經受不起。賓夕法尼亞州的羅伯特&iddot;裡奇說:&ldo;每個父母、每個妻子、每個孩子都想親人回家團聚,&rdo;還補上一句&ldo;別忘了,哪兒都比不上家。&rdo;約翰&iddot;蘭金提出一個議案,凡是服役滿十八個月,或要贍養家屬,或有升學要求計程車兵,都可退役‐‐那就是說,全部徵召入伍的都可退伍了。蒙太拿州眾議員邁克&iddot;曼斯菲爾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