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第1/2頁)
[美]威廉·曼徹斯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兩列火車在聯邦車站等候,準備把乘客運往海德公園。第一列車將乘載羅斯福一家、杜魯門一家、最高法院、內閣閣員和羅斯福的生前友好。第二列車將乘載國會議員、外交官和新聞界。9時30分,送喪行列又按早上走過的路線開回去。兩旁軍隊肅立,行人道上的送喪的群眾鴉雀無聲。但是政界總是政界,火車一離開華盛頓,他們便談起政治來。在&ldo;費迪南德&iddot;麥哲倫&rdo;專用車廂裡,哈里&iddot;杜魯門正在認真地同吉米&iddot;貝爾納斯談話,打量這人能否擔任下任國務卿,因為貝爾納斯參加了雅爾達會議,對那裡簽訂的協議瞭解的最為具體。哈羅德&iddot;伊克斯在車廂裡聲音最響,一面嘲笑杜魯門,一面又和妻子吵嘴。華萊士獨自坐著,面色嚴峻、表情陰鬱。摩根索在星期三晚上還在溫泉見過羅斯福。他說那時總統在斟酒時,手雖然比平常抖得稍微厲害一些,但和往常一樣,還是那麼機敏、訊息靈通。霍普金斯對大家說,新總統絕不是五個月前&ldo;信手拈來的&rdo;,羅斯福對他的工作早已觀察了一個時期,見他對所負責的委員會領導有方,頗具人望,在參院裡又享有威信,而將來的和約是要送參院批准的,所以才要他作為副總統候選人。
※※※
到了布朗克斯,他們又停了下來。當他們在離開莫特港口調車場時,第二列車就調到前面,總統的列車則調往後面。這個變動立即用電報通知哈得孫河沿岸等候著向總統誌哀的紐約市民。黎明時,《紐約人》的&ldo;街談巷議&rdo;欄一名記者,驅車到西點軍校對岸紐約州的加里森村車站。他問鐵路岔口的看守人總統的車什麼時候經過。&ldo;到這裡是7時半到8時&rdo;,那人回答說,&ldo;第一列車是國會議員,然後,大概15分鐘後,總統專列就該透過這裡!&rdo;人群已開始聚攏。其中有個男人帶著一個直打哆嗦的小男孩:&ldo;你要把今天看到的一切,都好好記在心上,&rdo;父親說。&ldo;天氣真冷得很呀!&rdo;兒子回答說。
過了一會,又開來了二三十部汽車,從福特a型到1942年卡迪拉克都有。車裡的人與其說是心裡哀傷,不如說是感情激動。這位記者突然意識到,這樣可能更恰當一些。&ldo;也許羅斯福離開人間時,情願人們震動一下,好過哭哭啼啼的。&rdo;這些人一邊等,一邊議論(&ldo;星期五那天,我不敢告訴貝爾登夫人。這訊息對她打擊也許太大。&rdo;&ldo;上帝要是使他活到把德國打敗那才好呢!&rdo;&ldo;要是大家都在火車站上站在一起,對他表露的敬意就更大一些&rdo;)。一批格倫克列夫寺院的長須教士也到了,穿著褐色法衣和僧鞋,排成一列,差不多和軍隊一樣整齊。一位婦女緊張不安地說:&ldo;我看不見他就糟透了。&rdo;一個男人要她放心:&ldo;他們看見我們,車子會放慢的!&rdo;
車子果然慢了下來。第一列過了以後,第二列車的機車慢慢進入車站,後面飄著一縷白煙。男人脫帽,就像80年前林肯的靈柩透過這裡時一樣。一個穿著紅藍條格短上衣的當地青年喊了一聲,於是,他們都轉眼清楚地看見那國旗覆蓋著的靈柩以及守靈的儀仗隊。
&ldo;我看見他了!&rdo;一個小女孩喊道,&ldo;我看見他,可真清楚呀!&rdo;
&ldo;不,你看不見他的&rdo;她的母親不知該怎麼說才好,&ldo;他是睡在美國國旗下面的!&rdo;但是那個小孩卻一再說:&ldo;我看見他了!&rdo;
人群散得很慢,似乎拿不定主意下一步該幹什麼。當那位父親和冷得發抖的兒子離開時,男孩說:&ldo;我全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