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一個事實。在抓到加安伯爵和揭露了&ldo;韋爾沃爾弗計劃&rdo;的秘密之後,我們返回自己的部隊。在斯盧奇河上遭到阿塔曼布利巴手下的伏擊,但進入戰鬥後,抓到13名俘虜。庫茲涅佐夫看了一眼他們的穿戴‐‐腳上的樹皮鞋,身上的破爛衣衫。他把他們排成一列,對我說:&ldo;科利亞,我們不槍斃他們。這是些被騙的人,是農民……&rdo;對他們說:&ldo;我們是同德國人作戰,而不是同烏克蘭作戰。我們放了你們,但有一個條件,你們再也不許拿起武器。&rdo;他們起誓發願,就被放走了。在戰爭中這是罕見的事。這種事還有。
……他是俄羅斯的兒子,也是烏克蘭的兒子。獨立的烏克蘭國應承認他是自己的英雄。他不是為榮譽而戰,捍衛的不是哪個政權,他是同法西斯瘟疫戰鬥,為烏克蘭人民犧牲的。最後,總應該還他個公道吧
。
在這位傳奇偵察員誕生95週年的那一年,烏拉爾人發現這位聲威遠播的老鄉的墳墓狀況很不能令人滿意,便積極倡議遷葬庫茲涅佐夫的遺骸。遺骸將被遷移到葉卡捷琳堡。現已選好幾個重新安葬的地點,有公社社員廣場、國防廣場和希羅科列琴斯克紀念壇。
庫茲涅佐夫是為烏克蘭的自由而犧牲的,今天烏克蘭又對此作何感想呢?回答已昭然若揭:那裡現在正在進行著另外一場戰爭,正在跟那些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們的紀念碑和墳墓作戰。
烏克蘭當局的行動,只能被視為對民族野蠻主義的一種鼓勵。事實上他們鬥爭的物件並非紀念碑,而是人民的歷史記憶,討好的則是那些家生土長的叛徒。
我們從媒體中得知,在&ldo;獨立&rdo;的烏克蘭也有某些公民出來反對國內的這些行動。他們封鎖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班傑拉分子的集會遊行,反對這些活動的參加者和擁護者,但可惜的是他們人數太少。
烏克蘭人應該學習克里米亞人。婦女,主要是成年婦女,使美國海軍陸戰隊蒙受恥辱,把他們那些貨櫃船統統趕了出去。
烏克蘭人民需要覺醒,遠離那些客裡空的&ldo;橙色&rdo;革命領導人,要頭腦冷靜地想想,這些都是為了什麼。現在的當局在消滅人民記憶的同時,正力圖為他們堅定的親西方、遠離俄羅斯、遠離&ldo;莫斯科佬&rdo;的路線辯解。
第 10章 二合一的烏克蘭
&ldo;獨立國家須有獨立教會&rdo;
上個世紀80‐90年代烏克蘭的政治局勢,部分是由宗教關係決定的。雖然表面看來教會同國家是分離的,但教會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卻十分巨大。因為世俗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總是要聽從精神引領者的教導的。
偉大衛國戰爭結束之前,西烏克蘭已有合併教會在活動。烏克蘭希臘天主教會是在1596年由佈列斯特合併派教會成立的。它服從羅馬教皇,在保留正教儀式的條件下,承認天主教教義,為波蘭當局利益效力,後來又為奧匈帝國效力。它持有反蘇立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同希特勒分子合作,支援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1946年,由於佈列斯特合併教派廢除,它也自行瓦解。
80年代末,烏克蘭西部各州民族主義情緒掀起浪濤。從一開始,這一過程便帶有公開的政治性質,是加里西亞知識界素有的分離主義傾向在教會土壤上的反映。
在西烏克蘭首先表露出這種情緒的是希臘天主教徒。早在1988‐1989年間,他們便走出地下狀態。從1989年下半年起,烏克蘭希臘天主教會代表轉向直接的積極行動。轉至 1989年秋季,他們開始大規模侵佔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