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眾所周知,反對派未能允許庫奇馬實現這些意圖。他的政府被迫同意反對派提出的國家憲法修正案。不過這份修正案也考慮到由議會選舉總統的問題,而這一點符合庫奇馬的利益。但2004年2月3日召開的最高拉達非常會議卻保留了當年仍由全民直接選舉總統的做法。
正如後來事件所表明的那樣,直到最後一刻,庫奇馬仍未放棄掌權的希望,這對亞努科維奇和尤先科競選對陣期間出現群眾性對抗(&ldo;橙色&rdo;和&ldo;藍色&rdo;)愈演愈烈的情況,具有非同小可的意義。
反對派的形成、精英們的衝突、反對派有聲望的領袖的作用、外部勢力的地緣政治利益、&ldo;天鵝絨革命&rdo;中積累的經驗以及大選近在眼前的局勢,所有這些都起了作用。
大多數政治學家早就預見到烏克蘭總統&ldo;競賽&rdo;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儘管想當總統的人很多,但形勢越來越明朗,總統寶座之爭最後必是在亞努科維奇和尤先科之間展開。
尤先科‐季莫申科反對派聯盟的所有重要人士都預言,現任總統毫無疑間會取得勝利,並斷言,只有行政因素方能從他手中&ldo;竊得&rdo;勝利,即偽造投票結果。為推舉尤先科登上大位,選擇了南斯拉夫和喬治亞的鬥爭方式,即由街上和廣場上的人群向現政權施壓。
烏克蘭&ldo;橙色革命&rdo;的程序定期在電視臺和其他媒體上得到說明。規模如此宏大且又相當持久的行動是怎樣組織起來的,活動資金來源和外部幹預程度又如何呢?
烏克蘭的歷史表明,在所有重大事件中,東南部和西部(加里西亞)地緣政治對抗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當利益攸關的勢力組織大量具有民族主義情緒的人員來到基輔時,這種對抗表現得特別明顯。這次的情況亦然。成千上萬來自利沃夫州、捷爾諾波爾州、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羅夫諾州和西部其他各州的人,在宣佈第一輪選舉結果那一天,有組織地聚集到基輔,打出的口號是:&ldo;尤先科是我們的總統!&rdo;
不僅如此,烏克蘭的&ldo;民主&rdo;還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奇異現象。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蘇維埃、利沃夫、捷爾諾波爾、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市和文尼察市蘇維埃不等宣佈投票結果,便宣告不信任中央選舉委員會,並承認尤先科為國家總統。許多人都知道,這次活動是蓄謀已久的。正如最高拉達的一位代表所言,在宣佈投票結果那天夜裡,正是基輔當局,批准了成千上萬的人在五月廣場上集會……而且是大選前兩個月就開始了。
基輔市的高等學校和中學都停課了。成千上萬的青年人穿上橙色衣衫,聚集在五月廣場。他們的努力實際早已使政府和總統辦公廳的活動癱瘓,許多街道上交通斷絕。訓練有素的人士指揮了全部活動,這一點從電視臺的實況轉播中亦能看得十分明顯。
治安機關究竟起了什麼作用,說得輕一點,很難判斷,因為內務部和烏克蘭安全域性的領導早向五月廣場集會的人群宣告,他們嚴守中立,保證絕不會對他們使用武力。
頓涅茨克、哈爾科夫、盧甘斯克、扎波羅什、辛菲羅波爾和東南部烏克蘭其他城市,開始舉行群眾集會,作為對&ldo;橙色人士&rdo;壓力的抗議,他們在選舉中支援亞努科維奇。一旦亞努科維奇在大選中取勝,但他作為國家總統的地位得不到承認,而&ldo;橙色人士&rdo;還繼續對當局施壓,這些地區的地方自治代表在北頓涅茨克的代表大會上已透過決議,就要在2004年12月12日就建立烏克蘭東南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決。在此之前,最高拉達作出決定,宣佈第二輪選舉結果無效。
今天,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