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天誰也無法明確說出那些人是在何種情況下喪生的。情況只能根據每個死者死亡情況的詳細事實,經法庭依法判決後方能生效。到目前為止,這樣的判決並不存在,任何一個公民都有權根據個人觀察和檔案來發表對事件的看法。我援引一個著名的司法案例說,儘管沃倫委員會確定了甘迺迪總統死亡的情況,但這並不妨礙最近 20多年來各種各樣人物對其死因的種種說法。1991年 1月發生在維爾紐斯的事件一定也會是這樣,它將成為歷史學家、政治家、新聞記者、司法界人士關注的目標。
判決書中寫道,伊萬諾夫&ldo;做這一切的動機是出於對立陶宛國家的仇恨&rdo;。這不符合事實,我的當事人也堅決否認有這種動機。況且,在追究被告責任的命令中和應該詳細列舉被告人違反法律的起訴書中,也並沒有對仇恨立陶宛共和國動機的證明。法庭把此點寫入判決書,超出了公訴範圍,是文明訴訟所完全不能允許的。
判決書中還斷言,伊萬諾夫知道立陶宛共和國對所述事件的官方評價。簡而言之,就是指伊萬諾夫無權對事件作出不同於國家的評價。這些事情我們都知道,也都經歷過。這是對國際公約所規定的人權的最粗暴的踐踏,也違反了立陶宛共和國的憲法……
……上述各點導致的結論是,瓦?伊萬諾夫的訴訟案是政治案。作出的判決殘酷無情,顯然是在對持不同政見者進行迫害。
上訴法院批准了對伊萬諾夫的判決,它的這一決定是它固持己見的鐵證。
1997年9月,伊萬諾夫被發配到阿利圖斯強制勞動營,當月末,伊萬諾夫的母親收到兒子的來信說可以探視,並可轉交食品。10月4日,伊萬諾夫的母親帶著小孫子和食品前往探視,但被拒之門外,代交的食品也不接收,因為伊萬諾夫不服管教,正在接受懲罰,不許他進入會見刑事犯的營區。
的確,伊萬諾夫自到勞動營後,並沒有進入刑事犯的監管營,因為,正如所知,該營中有 300多名刑事犯都感染了愛滋病。此外,作為一名政治犯和外國公民,他又要求當地監獄行政管理部門按立陶宛現行關押囚犯規則把他安置到另一個地區。可是他不但沒有得到照顧,反而被關進了單人禁閉室,即強制區,半年內失去了所有應得的待遇‐‐他沒有暖和的被子、暖和的外衣,不能聽收音機,不能收探視帶來的物品,不能與母親和兒子會面。&ldo;秋天,牢房裡只有15度,陰冷潮濕,每隔 10分鐘就要走一走,暖和一下‐‐這是中世紀的刑法。&rdo;他為此寫道。該牢房的面積只有078&tis;2米這麼點大!
讓我把瓦?伊萬諾夫寫給他母親的信引在下面。我覺得沒有必要再解釋,太恐怖了。
立陶宛、阿利圖斯,監獄 11號牢房(來自墳墓的信件)
最親,最愛的媽媽,你好!
這已經是我在這可怕的牢房中寫的第二封信了。從面積來看,這就是一座墳墓,差別僅在於這裡不是地下,入口處‐‐門旁邊有一個臭&ldo;馬桶&rdo;(進門要跨過&ldo;馬桶&rdo;)。這就是我在法庭的抗議中提到的那間牢房。在這間沒有取暖設施的墓室裡(有一組暖氣片,但它是冷的),有一張可以從牆邊放下來擺在地上的板床,它根本不是人睡的床,而是擺放棺材或屍體的停屍臺,太壓抑了。一股黴味,不見天光,夜間老鼠不停地亂竄‐‐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名字就叫做墓穴。
上次出庭回來後,我在這裡又過了5天。我儘量把這裡整理得像個人待的地方。想到在這座活人墓裡還有別人也生活在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