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93年4月,皮尤赫季茨克修道院召開了地區宗教大會。會議由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主持。大會的總結檔案中反映了教會對繼承權問題的意見:&ldo;大會認為,愛沙尼亞東正教教會是愛沙尼亞東正教遺產的繼承者&rdo;。
與地區宗教大會同時,在塔林的主顯聖容大教堂,也召開了一個與之唱對臺戲的會議,名叫&ldo;愛沙尼亞東正教主教教區宗教事務管理局擴大會議&rdo;。1993年4月29日,該會議向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巴特羅繆發出呼籲書,把自己稱為&ldo;愛沙尼亞共和國公民東正教主教教區信徒會&rdo;。正如所見,取得這種信徒資格的標準,乃是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國籍。
合法的愛沙尼亞東正教教會代表雖經多次向政府當局呼籲,但他們獲得繼承權的要求卻遭到拒絕。國外的&ldo;宗教事務管理局&rdo;及其在愛沙尼亞的追隨者掀起宣傳攻勢,宣佈合法教會組織為&ldo;佔領者的教會&rdo;、&ldo;第五縱隊&rdo;、&ldo;莫斯科的爪牙&rdo;。而所謂&ldo;流亡&rdo;機構反倒成了愛沙尼亞東正教主教區的合法代表。
透過媒體發動的兇狠攻勢,超出了倫理道德所允許的範圍。謊言連篇累牘,給科爾尼裡主教和神聖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畫了一些下流的漫畫,而阿列克西二世是一位出生在愛沙尼亞,為這個國家東正教教會服務近 40年的長者。
以科爾尼裡主教為首的愛沙尼亞東正教主教教區力爭進行合法註冊,但始終沒有結果。1995年 10月 5日召開的俄羅斯東正教教會神聖宗教事務管理局會議表示,決不同意愛沙尼亞政府針對當地依法成立的東正教主教教區所闡明的立場,並為此深表悲哀,因為這一立場破壞了基本人權,與全歐信仰自由的標準相悖。宗教事務管理局人員決定,要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巴特羅繆就這個問題舉行談判,希望對&ldo;流亡的宗教事務管理局&rdo;擁有審判權的君士坦丁堡教會的神職上司能作出英明決定,以防愛沙尼亞東正教教會遭到毀滅。
1995年5月,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巴特羅繆訪問芬蘭,在此期間他對鄰國愛沙尼亞的&ldo;親愛的孩子們&rdo;發出呼籲。在呼籲書中大牧首號召信徒們&ldo;儘快復興愛沙尼亞自治的東正教教會,直接與普世大牧首教區發生關係&rdo;。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在闡釋這一想法時寫道:&ldo;……即使將來能把對蘇聯時期的記憶從頭腦中抹去,我們仍清楚地知道,俄國巨人的塊頭和力量依舊會使愛沙尼亞感到威脅。因此我們理解某些擔心:如果你們這些信奉東正教的愛沙尼亞人繼續受到俄羅斯大牧首教區的制約,你們就會被認為是與愛沙尼亞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甚至是危險鄰國的幫手&rdo;。
呼籲書裡有對俄羅斯東正教教會的直接攻訐,把俄羅斯東正教教會在愛沙尼亞的存在稱做&ldo;史達林暴政的最後殘餘&rdo;。給人留下格外不快印象的是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竟公然在這些國家和人民之間散佈敵意和不信任,把俄羅斯稱做是愛沙尼亞的&ldo;危險鄰國&rdo;,認為愛沙尼亞居民把不願改變俄羅斯教區管轄關係的愛沙尼亞東正教公民看成&ldo;與愛沙尼亞社會格格不入的人&rdo;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況。
這個步驟使國內宗教生活中的對抗更加尖銳。莫斯科大牧首教區的多次規勸對於大牧首巴特羅繆不起絲毫作用。不能不指出,君士坦丁堡大牧首教區有一種明顯不符合東正教大會精神的傾向,就是把在當地有教民的各教區完全排除在決策之外,獨斷專行地解決教會問題。
莫斯科大牧首意識到業已形成的危險局勢在威脅著宗教界,於是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