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情況引起了土耳其族的驚惶不安,他們害怕被同化之後作為一個民族就再也不存在了。所以他們夢想回到自己歷史上的祖國,其實倒並沒有什麼解放自己已經放棄了40多年的家園的想法。他們並不希望給喬治亞造成混亂。
總之,戰時的民族遷移成了民族衝突的一個因素,過了好幾十年之後,到了和平時期,在烏茲別克又爆發出來。
很遺憾,這樣的因素並不是唯一的……
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在6月4日以後,越來越清楚地顯現出來:烏茲別克的民族衝突具有更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根源。應該到當地去把問題搞清楚,去解決那些在內務部隊和民警的保護下棲身軍營的人們的命運問題。
烏茲別克部長會議主席卡德羅夫早就在6月3日從全會上直飛費爾幹納,他不時給我打電話,對著聽筒喊:
&ldo;應該有所行動才行!他們隨時都可能從這裡動身,所有的15萬人同時走,要回去,回到費爾幹納去。那該怎麼辦呢?……&rdo;
這時莫斯科的梅斯赫蒂人代表也找到我,看樣子都是些常駐首都的,自稱是&ldo;返鄉委員會&rdo;的,要求我不必急於一時,也不必十萬火急,但一定要把問題解決得徹底:
&ldo;請把梅斯赫蒂人送回梅斯赫蒂去。那是我們的土地,不是喬治亞人的土地……我們明白,不可能所有的人一下子都遷過去,那就先從一小批開始好了。而且應該立即解決民族自治的問題。&rdo;
卡德羅夫在電話那頭髮火:
&ldo;哪來的委員會!我們這兒也有個委員會!就在軍營裡。您過來吧,跟他們見個面。他們非常明白,回喬治亞是將來的事,忙不著。現在他們要求的是能過上人過的日子。這裡可都是些孩子、老人……&rdo;
&ldo;那你就把他們弄出來,&rdo;我對卡德羅夫說,&ldo;把時間告訴我。馬上給你派飛機。&rdo;
當時俄羅斯有好幾個州已經做好了安置難民的準備。這個問題俄聯邦領導解決得倒挺快。
&ldo;不行,&rdo;卡德羅夫挺固執,&ldo;他們不同意。他們希望能跟哪個國家領導人談談。他們希望瞭解以後的安排。&rdo;
一群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6月9日正式找到我,提出了請求和建議:
&ldo;尊敬的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考慮到您生性仁慈,務祈飛臨費爾幹納。相信大駕臨幸之日,當為人民平靜之時。受損的社會經濟正立待恢復。&rdo;簽名的是14位代表。
最後作出決定:6月2日一早飛往費爾幹納。跟我一塊兒去的有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現已去世的切爾比科夫;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主席、當時還沒有從烏茲別克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職務上退下來的尼沙諾夫。
說來也許是個巧合,當費爾幹納悲慘事件降臨到我們頭上的時候,總書記又跑到國外去了,這一次是到波恩。我的手頭現在還儲存著 1989年 6月 15日烏茲別克出版的《東方真理報》,頭版刊登著兩幅照片,一幅是微笑的戈巴契夫在波恩市政廳陽臺上向德國人招手,還有一幅則是雷日科夫和切爾比科夫為眼前的悲哀所震驚,站在費爾幹納梅斯赫蒂人被燒毀的房子前面……
我們眼前的費爾幹納酷暑難當,一片寂靜,街頭是無數崗哨,梅斯赫蒂人的房屋被燒毀了,坍塌了,它們原本都是結結實實的好房子……
在我公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