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第1/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政策,特別是對維希法國方面,一直奉行著類似的方針。可是,在對歐洲中立國執行一個共同的經濟政策上,這兩個國家的看法並不總是一致的。他們之間主要的分歧是,在某些情況下,美國政府官員期望並相信,中立國對待盟國的態度會比英國認為可以做到的更為順從些。1這種觀點上的矛盾也許並不嚴重妨礙行動,除了盟國對法屬北非的政策以外,在1942 年也沒有產生任何十分明顯的齦齲,因為那時盟國的處境是不利於對中立國採取強硬態度的。的確,在法屬北非,正是英國而不是美國贊成採取比較冷淡和威脅的態度,在大戰後期,這兩派思想在華盛頓和倫敦都有他們的代表性,所以很難一概而論。有些美國人認為,英國人也許已經養成預設中立國同德國交易的習慣,也許在1942 年以後;還不能充分體會到戰爭在朝著有利於盟國的方向發展所達到的程度。正象一個美國評論家所指出的,&ldo;他們也許還懷有某種不滿情緒,認為美國應邀來分擔管理封鎖的責任後,非但不充分尊重比他們更有經驗的夥伴的意見,而又急於想當決策的領導。&rdo;2英國官員似乎肯定認為,美國在某些場合未免過於樂觀,而在其他一些場合又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而且他們往往總是傲慢地對待處理中立國的權利問題。整個看來,似乎英國對採取壓力政策之所以有時不那麼熱心,主要是由於他們懷疑這樣一種計劃是否切實可行,而不是由於他們對這種政策的後果有何不快。正是在先買權方面,美國政府初次獲得了對於中立國的討價還價本領的經驗。先買權‐‐採購中立國物資以防止其被敵國所用‐‐是經濟戰的一種武器,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而自那時以來,在66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卻有過一段有些曲折的歷史。英國政府在運用這種武器中受到了限制,部分由於他們外匯資源的貧乏,部分由於歐洲事態發展的瞬息萬變。這一星期一個卓有成效的先買政策,在下一星期可能就毫無用處了;挪威的淪陷,破壞了在西班牙對硫化礦的優先購買,德國掠奪法國和低地國家的錫儲存,使得好幾個月優先購買的葡萄牙的錫成為多餘之舉;而入侵南斯拉夫則又使德國得到足夠的鋁,以致先買西班牙的產品也歸於徒勞。但是,美國人的出場,大大地增強了同盟國的聯合採購能力,在1942 年頭三個且期間,制訂了一個聯合行動的計劃以奪走德國取自西班牙、葡萄牙和土耳其的最重要產品。1941 年10 月,經濟作戰部建立了一個先買委員會,這是由美國和英國商業公司代表重新組成的,並建立了一個美國公司即美國商業公司。英國和美國政府雙方同意從1942 年1 月1 日開始,共同分擔所有在執行先買權上的損失。最重要的先買的專案是(葡萄牙的)錫和(土耳其的)鉻。其他一些表列商品有土耳其的橄欖油、山羊毛、羊毛、殼鬥,葡萄牙的羊皮和西班牙的羊毛。另外還有各種商品由於後來日益具有重要性也列入了購貨單;有些商品的採購,象土耳其的乾果,西班牙的橘予和葡萄牙的沙丁魚之類,主要是為了供應市場,而且只附帶地具有先買的價值。由於中立國越來越堅待要以他們的出口貨來交換貨物而不要英鎊,所以尋求採購貨物的外匯日益困難,從而增加了盟國的困難。盟國和德國之間的競爭,把諸如鎢和鉻等重要物資的價格抬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葡萄牙,鎢的價格到1941 年底上漲到每噸六千英鎊這個大得難以相信的數字(戰前大約三百英鎊)。在1942 年間,土耳其1 有關美國觀點的概略見戈登和丹傑菲爾德:《隱蔽的武器》,第70‐71 頁。2 同上書,第72 頁。
還拒絕供給德國鉻,但是,根據克洛迪烏斯條約1,德國在1943 年和1944 年該得到大量的鉻,作為交換德國軍用物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