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崇禎皇帝接到盧象升奏疏的時候,已經是正月初五。
崇禎皇帝對盧象升的處理結果大體滿意,唯一讓他覺得有點遺憾的就是吳三桂了。
這小子竟然跑了!
要知道這廝在後世雖然名聲不怎麼樣,在用兵上還是很得祖家真傳的,再加上吳三桂對關寧錦防線的情況十分熟絡,逃到建虜那邊去,說不得會壞大事。
還有他帶走的那四千關寧鐵騎,日他仙人的,可把崇禎皇帝給心疼壞了。
四千身經百戰的關寧鐵騎,給他一百萬兩他都不換,按照盧象升的統計,減掉吳三桂帶走的四千,關寧鐵騎僅剩五六千人。
關鍵這還是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實在是糟糕透頂。
“皇爺,據老奴所知,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還待在刑部的天牢裡,老奴看,是不是請吳襄寫封書信,看看能否勸其迷途知返。”
見崇禎皇帝為吳三桂的事兒煩心,王承恩在一旁輕聲道。
“大伴兒說的在理,快去傳那吳襄過來。”崇禎皇帝是壓根沒想起來這事兒,刑部的天牢裡關過的大佬可不少,從孫承宗到袁崇煥,再到孫傳庭、黃道周、吳襄,前任當初瞎折騰,看誰不順眼就往天牢裡送。
“老奴也是才想起來,老奴這就親自去請。”王承恩謙遜道。
怪不得不論朱元璋如何跟子孫強調不得重用宦官,但卻依然出了那麼多大太監,實在是太監用著舒服啊!
宦官的所有權勢、威望,都依託於皇帝,倘若這個皇帝足夠睿智,一個宦官不僅翻不了天,還會比朝臣會辦事。
過了約莫一個時辰,王承恩就帶著穿戴一新的吳襄進來了。
吳襄年約四旬,但估計是在天牢裡呆的日子久了,看起來老態龍鍾的,一進大殿便給崇禎皇帝行了大禮。
“罪臣吳襄叩見吾皇萬歲。”
“平身吧,知道朕召你來所為何事吧?”崇禎皇帝一點沒有因為把吳襄關牢裡而覺得不好意思,反而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態度。
因為前任基本上沒冤枉這廝,大淩河之戰時,正是總兵吳襄帶兵去支援他大舅哥祖大壽,可誰知不僅沒支援道,反倒把自己搭進去了,被黃臺極整了一出圍屍打援。
吳襄有罪,如今你家小子也帶著大明的兵投了建虜,崇禎皇帝能如此說話已經很和藹了。
“罪臣……知道,那逆子竟然敢背叛朝廷,罪臣聞之也是羞愧難當,罪臣給那逆子寫了一封書信,希望那逆子能迷途知返,請陛下過目。”吳襄跪在地上,兩手略微有些顫抖的從琵琶袖裡摸出寫好的書信,雙手遞給一旁侍候的王承恩。
吳襄是正兒八經的武進士出身,雖然在軍事上表現的很一般,但對大明還算忠誠。
他在天牢裡一呆就是三四年,完全不知道外頭髮生了多大的變化,祖家的變故固然讓他心驚,但他並不為這大舅哥惋惜。
在吳襄看來,不聽朝廷調動的將軍,無異於叛逆,實在是咎由自取。
但吳三桂的所作所為著實讓他有些無地自容,自己的兒子都投敵了,還談什麼所謂忠誠,這讓朝臣怎麼看待他?陛下又怎麼看待他?
崇禎皇帝接過書信,只草草的看了一遍,便放到了一邊。
“這信寫的不行,什麼動不動就以死相逼,你死了有何用?朕要的是那四千關寧騎兵,那可都是朕勒緊褲腰帶才養起來的兵!”崇禎皇帝有些慍怒的道。
這廝也是個實誠人兒,在信裡把吳三桂罵了個狗血淋頭、體無完膚,甚至要與之斷絕父子關係。
吳襄的心情崇禎皇帝可以理解,但說這些沒用啊!給一個叛徒講什麼忠君愛國這不是指著和尚罵賊禿嗎?
雖然他不知道吳三桂什麼脾氣,但一個正常人既然做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