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著宋應星加入大明皇家制造局的有他昔日的同僚、以及從工部挑選出來的各門類優秀的老匠人。
當然,從工部調配匠人是崇禎皇帝的意思,雖說民間不乏優秀的匠人,但不得不說目前來看還是得靠工部的老班底。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工部尚書對此不僅毫無怨言,甚至主動推薦了不少匠人入駐新開張的製造局。
畢懋康其實很聰明,他早就看出了崇禎皇帝的想法,那就是將這個皇家制造局當做大明最大的科研場所,而工部則是最大的生產衙門。
一個科研,一個生產,二者幾乎是相輔相成的,這在崇禎皇帝將遂發火銃的量產交給他時,他就想明白了。
再加上他本人與宋應星私教也不錯,他的官位甚至還是宋應星的推舉得來的,所以十分支援宋應星的事業。
唯一讓畢懋康耿耿於懷的是,陛下的字兒……嘖嘖,不怎麼中看啊,歪歪扭扭的,就像剛練字沒多久的娃娃寫的。
畢懋康盯著那牌匾瞅了好一會兒,被崇禎皇帝瞪了一眼才臊眉耷眼的賠了笑臉應付過去。
其實崇禎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字兒不咋地,實在是後世用鋼筆、圓珠筆日子久了,再加上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的普及,一天能寫幾個字。
而且這時候大多數字還是繁體字,崇禎皇帝看本書都看的一個頭兩個大,常常是看著看著就把王大伴兒拉過來問,有時候心血來潮寫點東西,還總被王大伴兒指出有錯別字,真特孃的迷之尷尬。
以至於後來崇禎皇帝乾脆就放棄治療了,聖旨什麼的都有司禮監擬旨。
“今天朕特地從京城趕過來,除了給宋老捧個場,祝賀各位加入製造局之外,朕還要宣佈三個好訊息。”崇禎皇帝站在皇家制造局的大門口笑呵呵的道。
臺階下百來個年紀都不輕的老匠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見皇帝,但是與他們想象中那種威嚴不同,這個皇帝不僅年輕而且說話也很接地氣。
說實在的,不少匠人對這個什麼製造局都還不甚瞭解,若不是衙門官員要求,他們不見得想來這沒什麼人氣的玉泉山。
畢竟工部下轄工坊的工作雖然繁重,但畢竟是官府衙門直屬,還是能勉強混個溫飽的。
“這第一呢,就是諸位的月錢,製造局直接對朕負責,朕自然不會虧待諸位,月錢分三級,最低一級月錢二兩。
第二級月錢五兩,第三級月錢十兩,具體等級考核由宋老來定,朕便不再贅述。”崇禎皇帝道。
分級這事兒其實還是宋應星想出來的,只不過宋應星原定的月錢最低是八錢銀子,最高也只有二兩,到了崇禎這裡,最高的成了反倒是成了最低的。
原因也很簡單,其一是他要豎立標杆,匠人身份低微,向來被人輕視,匠人是什麼,放在後世都是工程師。
其二是他要調動這群未來科研班底的積極性,只有讓他們保持旺盛計程車氣,才能在科研上攀登的更快些,而最簡單的莫過於發錢了。
果然,崇禎皇帝剛說完,一群平均年齡都有四十的老匠人,興奮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
要知道他們在工部的工坊,累死累活的做一個月工,月錢也不過一兩,就這還是工部的常駐匠人,倘若是外地輪值的匠人,不僅沒有月錢,連路費都要自掏腰包。
每年因為輪值死在半路的匠人都不在少數。
只此一條,就足以讓這些匠人開心好久了。
宋應星見場面有些嘈雜,趕緊擺擺手讓他們肅靜,崇禎皇帝也不生氣,笑呵呵的繼續道:
“這第二嘛,從今天起,你們的後代不再是匠戶,朕還你們子孫後代自由身,想科舉就可科舉,想經商就去經商,全憑你們子孫意願。
但凡以後加入製造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