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運一邊寫一邊想:「經過今日之事,柳子誠必然會用別的手段打擊我,我一定要注意,在掌握紙上談兵之前,絕不出城。只要在聖廟籠罩範圍內,他就不敢殺我。本月十日的入學報導我也儘量低調,否則必然會被他利用。」
「現在我在府城的根基還弱,沒有得力的幫襯。等我成為聖前秀才,就算你柳子誠不來找我,我也會主動找你,解決你這個大患!」
練完字,方運拿起一本《經義述解》,這是一本教童生怎麼寫經義考秀才的書。
方運從上面找一篇經義題目《求則得之》,不動用奇書天地,用縣令蔡禾教他的方法寫了一篇,然後再用書裡的方法評判。
方運仔細分析。
「我的這篇經義的等次應該不是丁,至少是丙中,甚至可能到丙上。我的經義的缺點是深度不夠,沒能全面闡述孟子的這句話,破題力度也不夠。但優點在於,我身為現代人接受海量的資訊洗禮,在『立意』和『列舉』方面超出普通秀才的水平,而立意恰恰是經義和策論重要的方面之一。」
「簡單來說,經義就是先解釋一下題目,然後再用自己的例子或觀點來印證之前的解釋,接著引用一些名家的觀點佐證,最後收尾。《求則得之》這個題目的意思是去求索、去努力就能得到,我透過天真的孩童、莽撞的青年和睿智的老人三種人的求索來論證,然後又引用前幾天學到的半聖的話來證明我的觀點,在基本結構上沒出任何問題。」
「接下來我要鍛鍊破題的能力,學會在一開始就用最犀利的語句讓考官眼前一亮,之後再以新奇的立意吸引考官,接著摸清楚考官的理念去寫考官喜歡的眾聖語錄。」
「不過,就算要迎合考官,也不能違揹我自己的理念!我是為我的聖道作經義,不是為了科舉而作!」
方運想到這裡,立刻覺察文宮輕輕一顫,才氣更加凝練,比連續苦讀三天更加有效。
方運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方運繼續閱讀那本《經義述解》,足足看了三個小時,才看出點門道。
「這《經義述解》的作者原本就是景國一個普通的進士,對經義的模式非常瞭解,對我有很大的幫助,但缺陷在於,他的思維太固化了,他太注重『技』,涉及到『術』就有些差了,更不用說『道』。」
「一篇經義的結構和起承轉合等都是技法,而如何讓破題深刻、立意新穎則是術的範疇,至於道,那是跟眾聖比肩的思想,我目前還不敢奢望。根據我的推斷,只要掌握技法就可以中秀才,而要中舉人必須有自己的術,進士的話則需要把技和術同時練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至於道,至少要翰林才能摸到門檻。怪不得科舉只到進士,因為道不是考試可以分出高下的。」
「我明白了,『技』可清晰說明,但『道』和『術』卻難以用固定的模式讓人學會,所以我才會發覺這書的缺陷。要想學到真正的術和道,別人是教不會的,而且沒有一點捷徑。」
「多看。大量閱讀那些名士甚至眾聖的經義,哪怕他們所作經義不適合科舉。他們的經義文章如同一粒粒種子,平時或許沒用,但在關鍵時刻必然能生根發芽,形成靈感。」
「多想。思索別人的經義好在哪裡,思索自己的缺點在哪裡並想想怎麼改正,思索怎麼加強自己的強項。」
「多寫。看和想都是『收』不是『放』,只有不斷寫,才能掌握如何把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正確表達出來,達到收放自如。」
「這本《經義述解》,閱盡。」
方運毫不猶豫把這書收到奇書天地,以後就算再看也是隻泛讀不精讀。
方運繼續翻閱其他相關的經義指導書籍,有了經驗,他不再逐字逐句看,而是跳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