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
------------
孫中山當年辭去大總統後,曾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專心致志&ldo;辦理實業&rdo;,迎接&ldo;產業勃興&rdo;的到來,但一系列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斷了他的夢想,也是在上海期間,他完成了這部宏偉的《實業計劃》。
《實業計劃》是用英文寫成的,原名&ldo;the ternational developnt of cha&rdo;,發表於1919年6月號《遠東時報》,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二:物質建設》。這部洋洋十萬餘言的著作,集中體現了他對中國工農業、交通等實現現代化的宏大設想,無疑是一份全面發展中國經濟的宏偉綱領。
《實業計劃》由六大計劃共33個部分組成。在這個龐大的總體構思中,發展交通通訊是孫中山關注的重點。他提出:修建10萬英里的鐵路,以五大鐵路系統把中國的沿海、內地和邊疆連線起來;修建遍佈全國的公路網,修建100萬英里的公路;開鑿、整修全國的水道和運河,大力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力、電力事業等。
而在中國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ldo;如紐約港&rdo;那樣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即是孫中山一生孜孜以求的一個大目標。為此,連戰先生2006年4月在參觀上海洋山深水港時曾激動地說:&ldo;沒想到中山先生90年前寫的這個實業計劃中的理想,今天由各位變為現實。對此我非常欽佩!&rdo;
孫中山也在《實業計劃》中提出在&ldo;三峽建壩&rdo;的理想:&ldo;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資其水力。&rdo;據考證,這是中國人首次提出三峽水力開發的設想。當時連孫中山先生自己也被這個宏偉的夢想感動了。他寫道:&ldo;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業何等有力耶!&rdo;
關於發展經濟和實業的所有制問題,孫中山主張個人經營與國家經營並行不悖,相輔相成。他主張鼓勵發展個體經濟,並為之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例如要改革稅制,統一貨幣,排除各級官吏的種種壓制,等等。這些設想,對於地域廣大、人口眾多,資金短缺且現代產業基礎十分薄弱、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又極不平衡的中國,顯然是非常適宜的。
但是,《實業計劃》也有一個重大的根本性失誤,就是將中國的發展完全寄希望於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他甚至一廂情願地設想了實行這一計劃的三個步驟:(一)準備投資於中國的各國政府,共同行動,統一政策,組成一國際團,以便開展工作;(二)設法取得中國人民的信任,使其熱心配合;(三)與中國政府正式談判,簽定協議,實施計劃。此時的孫中山,尚未認清西方列強是不會真心誠意來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像中國這樣一個數億人口的大國,不立足於自力更生的基點,而主要依賴於國際援助,要想實現現代化的經濟騰飛,是不可能的。由此而論,孫中山的《實業計劃》雖然氣魄宏偉,但其可行性基礎卻異常薄弱,無法付諸實施。
另外,孫中山在此也顯示出他不顧客觀、不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孫中山計劃建設三大港,10萬英里鐵路,20萬英里公路,大江大河整治,工業全面啟動,遍地開花,並認定:十年內即可實現。但以中國當時的國情,這根本不可能。
當時的澳大利亞記者端納,在事後記述他曾親見孫中山首次披露全國鐵路計劃時的狀態時寫:
孫中山帶了一幅約六英尺見方的大地圖,當他把它攤在地板上時,我看到了一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他不僅是個狂人,而且簡直是個瘋子。他不因地圖上的種種阻隔而氣餒,只是握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