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並不是一時衝動之舉,而是經過長期醞釀的結果。孫中山為什麼會產生給李鴻章上書的想法?仔細分析起來,有多重原因。
1888年,康有為以一介書生,第一次上書光緒皇帝,請求改良政治以挽救世變,上書雖然受到保守官僚的阻撓而未能送到光緒皇帝手中,但是上書皇帝卻吸引著很多關心國家命運的官員和士子,康有為名噪京師,這一形勢,對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有一定的心理推動。
在清末腐朽官場中,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正是清末最為位高權重者。身為洋務派首領的李鴻章相對來說比較開明,他打著瞭解西方、辦理洋務、致力於中國富強的招牌,也使不少人將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孫中山的老師康德黎甚至將李鴻章形容為&ldo;中國的俾斯麥&rdo;。孫中山自然認為他是推行改革方案的最合適人選。
前文已經提過,李鴻章是孫中山曾就讀的香港西醫書院的贊助人。當年孫中山畢業時,香港總督羅便臣曾託人找到李鴻章,期望能將孫中山安排在天津西醫學院工作,而李鴻章當時也答覆羅總督:可來京候缺,每人暫給月俸50元,並且也表示要授予孫中山和另一位優秀畢業生&ldo;欽命五品軍牌&rdo;,這使孫中山在心理產生了對李鴻章一定的親近感。李鴻章是革新派的代表,又是西醫書院的名譽贊助人,與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之間,於是有了一重名義上的庇護與被庇護關係。
孫中山從少年時代起就存在反滿復漢思想,他常把清王朝看成是異族人的朝廷,因而主張恢復漢族人的朝廷。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希望能在漢族高官中尋找改革推動者,而李鴻章就成了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著名歷史學家金沖及認為,當時的孫中山還處於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竭力鼓吹革命,也開始準備著手從事革命工作;但另一方面,思想上還有一些搖擺,還想嘗試一下,透過清朝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這條道路是不是還有可能行得通?這正是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心理背景。
在給李鴻章的信中,孫中山首先申明自己的不凡抱負和知識背景,&ldo;……幼嘗遊學外洋,於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與夫天算地輿之學,格物化學之理,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於其富國強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規。&rdo;接著,他提出並詳細解釋了四條&ldo;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rdo;,即&ldo;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rdo;。然後,他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志向,&ldo;……於聖賢六經之旨,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則無時不往復於胸中;於今之所謂西學者概已有所涉獵,而所謂專門之學亦已窮求其一矣。&rdo;孫中山在信上說,如果清政府採納這些主張,&ldo;以中國之人民材力,而能步武泰西,參行新法,其時不過20年,必能駕歐洲之上&rdo;。
對於這次上書之舉,孫中山可謂全力以赴,也寄予了很大希望。為了達於李鴻章之手,他動用了所能用上的全部關係網路。孫中山在行醫過程中,認識和熟悉不少地方官員。孫中山先找到已退休的澳門海防同知魏恆,魏恆非常賞識孫中山的學識和醫道,欣然致書給自己的朋友盛宙懷‐‐著名實業家盛宣懷的堂弟。
1894年3月,由陸皓東陪同,孫中山離開廣東到達上海,持魏恆書函至上海,先如願見到了盛宙懷,又找到《盛世危言》的編者、著名改良派人物鄭觀應。鄭觀應長期在盛宣懷手下辦洋務,與盛宣懷關係非同一般,他又寫信向盛宣懷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隆重推薦了自己這位&ldo;少年英俊&rdo;的小同鄉。
在上海停留期間,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