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兩蕭&rdo;,新文學史上的佳話,在戰時西北那個小車站走到了盡頭。抗戰八年太漫長,悲歡離合的情事太多。有的結束,有的開始。
二
老舍與趙清閣的情事起始於戰時重慶。如果沒有抗戰打亂了正常生活節奏,造成一種懸隔狀態,閨秀做派的趙清閣與人到中年、周到世故的老舍很難生出什麼情感瓜葛。也許戰爭中人們情感激盪,人性展現得更徹底;加之抗戰中交通不便,家人隔絕兩地,也造成了情感旁逸斜出的機會。那時有所謂&ldo;抗戰夫人&rdo;,說的就是這亂世情緣。而戰爭結束,這許多情事即告結束。找門路,託關係,用金條買船票、買機票,急著去哪兒?回家。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但是老舍不想回家。1948年老舍從美國寫信給趙清閣說,我在馬尼拉買房子,為了重逢,我們到那兒定居吧。這是20世紀80年代《新文學史料》主編、詩人牛漢去上海組稿,到趙清閣家裡,趙清閣拿給他看老舍信的原件上的話。但是,趙清閣沒有將這封信拿出來發表。在她晚年編的《滄海往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書信集錦》中有四封老舍寫給她的信,也沒有這一封。應該是有意不收的吧。
在信中,老舍稱趙清閣&ldo;清弟&rdo;、&ldo;清閣&rdo;,落款&ldo;舍&rdo;,而還有別一種稱謂是趙清閣有意抹去、卻被學者發掘出來:&ldo;珊&rdo;與&ldo;克&rdo;。這是趙清閣根據英國小說《呼嘯山莊》改編的劇本《此恨綿綿》中愛到狂暴、靈魂糾纏的一對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的簡稱。這與老舍一貫的溫良恭謹、循規蹈矩的形象大相逕庭!老舍是連說笑話、幽默也有分寸感的人啊。這人出身寒微,從小一路勤謹、努力,要在社會上立足,有面子,少年就老成,從不敢放縱自己,待到有了些名望,更不能有閃失……而這一次情愛,卻讓他失去常態。&ldo;他不能恢復他以往的平靜,他不再像從前想得那麼多,那麼周到,那麼世故了;一個直覺的概念支配了他,使他失常,使他發狂,使他不暇顧及名譽地位,不暇顧及妻的吵鬧和孩子們的哀求!這概念便是至尊的愛!&rdo;這愛&ldo;沖淡了常常苦惱著他的那些理性上的矛盾&rdo;,&ldo;燃燒起埋葬了許久的熱情&rdo;,導引他忘了現實,勇敢地&ldo;邁向詩一般境界,夢一般的宇宙&rdo;‐‐引文摘自趙清閣1947年寫的小說《落葉無限愁》。
趙清閣在文學史上以劇作家聞名,小說並不是她的長項,這一篇也表現平平。1981年,在小說發表30多年後,趙清閣為自己早年這篇小說寫了《小析》。說是小析,卻不見慣常文學批評或賞析的套路,只將那個30多年前寫的故事再講一遍:男女主人公,教授和女畫家,在抗日風火中建立了患難友誼並產生愛情,那感情含蓄、隱晦,兩人沉湎於空中樓閣。抗戰勝利,和平降臨,現實無法迴避:教授是有婦之夫,而且有兩個孩子,他倆不可能結合,也不適宜這樣默默地愛下去了。女畫家走了,她要詩一般夢一般結束這本不現實的愛情。人到中年的教授在情感煎熬中,想離婚,卻拿不出妻子向他索取的贍養費,又怕妻子鬧到學校、鬧上法庭,鬧得他在社會上身敗名裂。他躊躇再三,最終,愛情使他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他把所有財物留給妻、子,急匆匆追趕畫家。在上海,因找不到畫家,情急絕望中,趙清閣讓男主人公像《呼嘯山莊》中的克一樣悽厲地呼喚畫家的名字,而病在醫院中的畫家也居然幻聽到了這呼喚‐‐愛情產生了超自然的力量‐‐陷入愛情中的趙清閣並不為自己毫無創意地模仿老套浪漫情節而害羞,或者也許她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