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人的百年史‐‐周有光和他的時代
每個老人都是一部歷史書。何況這位老人名叫周有光、今年108歲!
在周有光先生漫長的生涯中,先搞經濟,西裝革履供職於大銀行,業務辦到美國華爾街;解放後服從組織,50歲時轉行語言學,研究創製漢語拼音,跨界成功,被稱作&ldo;中國漢語拼音之父&rdo;。
搞經濟,那是民國時期的事。那時銀行界的人都知道有個聰明、有幹才的周有光,他不僅辦事能力強,還搞研究。1949年香港經濟導報社出版他的專著《新中國的金融問題》。看題目就知道,在政權更替之際,與許許多多選擇留下來建設新中國的知識分子一樣,他是要以己之長報效國家。但是,新中國的金融問題、經濟問題、老百姓吃飯穿衣問題,已然是蘇聯模式下的計劃經濟的一套新經,老和尚沒咒兒唸了。周有光轉行,倒是轉對了。雖然後來政治運動不斷,周有光的人生際遇也不免隨大流顛倒浮沉,進&ldo;牛棚&rdo;、下&ldo;幹校&rdo;都有他的份兒,但畢竟b p f這些拼音字母離政治遠些。
苟全性命於亂世,周有光看得多也想得多。待到改革開放局勢寬鬆了,特別是他退休後,走出語言學專業領域,85歲開始寫文章,廣泛探討諸如現代化、全球化、中東局勢、印度經濟、三權分立、人權保護、公民意識等等問題,引起社會關注,成為公共知識分子、公眾人物。
我讀過周先生的這類文章,篇幅都不長,文字淺白如話,意思講得明白,不論怎樣大的題目,經他睿智地闡釋,就不再高深莫測,人人能懂。這是高手文章,舉重若輕,閒庭信步,是識見超人、智力優越方能達到的境界。所以周有光的粉絲多。特別是得知老先生百歲之後仍然可以每月寫一篇這樣高屋建瓴又明白曉暢的文章,粉絲更其驚喜感佩。著名學者李澤厚也讚嘆說:周有光先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
人出名了,軼聞逸事也多。人們發現,哦,原來,周有光與作家沈從文是連襟,娶的是美麗才女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張允和。張允和愛唱崑曲,漫畫家丁聰畫過他們夫婦一幅漫畫:周老頭兒蹬著三輪車,車上坐著手持簫管的張老太,二人淺笑盈盈,雙雙赴會。老兩口一輩子和睦,舉&ldo;杯&rdo;齊眉,兩&ldo;老&rdo;無猜,令人羨煞。而養生風起,老壽星的養生之道自然是人人樂聞。周有光先生卻只雲淡風輕地順其自然,白菜豆腐加肉鬆,喝茶,也喝星巴克咖啡,每天讀書看報,關注天下大事‐‐某日,我隨金玉良女士去探望周先生,介紹寒暄後,周先生開口說,哎呀某某人死了!那天早晨我還沒來得及看報,還不知此事呢。當下心想:老先生訊息真靈通啊!何老之有!
金玉良女士是周有光先生的&ldo;小友&rdo;,她退休前與沈從文夫人張兆和是作協同事、好友,後來與張允和、周有光也熟識起來。金玉良性情溫良,為人謙和,特有老人緣,幾位老人都和她要好,彼此往來密切,瞭解深入。周先生深厚的學養、豐富的人生閱歷、前瞻的思維和儒雅的談吐深深吸引她,十多年來,不論酷暑嚴寒,每週一次探望周先生,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講他的人生經歷、講過往年代。她記下來,竟成一本書:《老藤椅慢慢搖‐‐周有光和他的時代》。老先生親自題寫了書名,大有&ldo;御筆欽定&rdo;的意思,又可作&ldo;防偽標識&rdo;,總之是很滿意這本書的。
以往金玉良建議老先生寫自傳,老先生都謙虛說:&ldo;我沒什麼可寫的,我的生活經歷很簡單。&rdo;‐‐讀完金玉良寫的這本書會由衷感嘆:哪裡簡單?!周先生今天所達到的人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