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親戚 晉江首發 (第1/5頁)
子夜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玻璃盞乃是皇上以內帑出資打造, 壽寧侯也是受了皇上吩咐才去打造這玻璃盞,皇上怎麼能說這玻璃盞都是壽寧侯的功勞呢?”
劉健語氣鏗鏘,把皇帝堵了個正著。
而弘治帝在片刻尷尬之後, 又很快恢復了正常, 笑著道:“劉卿這話雖然說的有理,但是這玻璃盞的工藝, 一開始卻是壽寧侯找人研製出來的,朕說這話也是因為這個,劉卿著相了。”
劉健聽完這話也沒有回覆, 而是轉頭看向了張鶴齡, 神色莫名:“皇上這話, 壽寧侯也認同嗎?”
張鶴齡心裡暗罵了一句老狐狸,但是面上還是恭敬道:“臣能得了這個方子,也是多虧皇上庇佑, 此等功勞,臣豈敢獨佔。”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個劉健來這麼一出,就是怕他這個外戚做大, 否則也不必藉著這點言語間的漏洞來敲打他了。
劉健見他識趣,便也不再窮追猛打, 轉頭又繼續喝茶。
皇帝被這番對答弄得有些尷尬, 張鶴齡見著皇帝尷尬, 便急忙開口幫皇帝解圍:“皇上關懷臣下,將此事都歸功於臣, 臣實在是不勝榮幸。”
張鶴齡維護了皇帝的面子,皇帝心中也鬆了口氣,笑著點了點頭:“這事兒本就是你的功勞。”
說完又看向劉健:“劉卿, 朕覺得此事既可以縮小宮中的開銷用度,還能惠及民生,當是一大善政啊,你覺得呢?”
皇帝此時好像忘了之前劉健連續上摺子彈劾張鶴齡的事兒了,轉頭又說起了這個。
劉健放下手中茶碗,沉默片刻,終於道:“此事從表面上看起來,或許的確能惠及民生,但是那些商賈之人,又哪裡是值得信任的呢?皇家出產的這些琉璃器具,交到這些人手中,只怕他們會越發高價出售,剝削民生,即便如今有皇上聖明,防止這些人作亂,但是若是日後無有皇上這般聖明之君,又該如何?”
這個不需得皇帝開口,張鶴齡就代替皇帝回答了:“劉相公放心,玻璃廠早有明文規定,其中所產的玻璃器具,必須授與不下於五十個商戶代售,並且關於器具的價格高低也早有明文規定,絕不會出現此等境況。”
張鶴齡這麼做,一方面是相信自由市場的威力,一方面也是覺得,有些人做事,是要解決一些現實問題的,總不能因為日後可能會產生的不確定的結果,就因噎廢食,放棄現在的可以解決問題的做法吧。
不過這話他當然也不敢明說,只能將自己的想法明確的表達了出來。
皇帝聽了他這番話,也是點頭:“劉卿放心吧,這個玻璃廠也並非朕的私產,朕只拿五成的利潤,剩下五成都歸入國庫。”
按理說,這個玻璃廠可是皇帝全資建立的,就算是皇帝將玻璃廠收為私產那也是名正言順的,但是弘治帝到底不是貪婪之人,他心中也是存有對百姓對天下的大義的,因此他最後還是決定,自己只取一半。
劉健心裡對這些商賈之事其實還是有些厭惡的,但是偏偏皇帝的這番話卻好似真的無懈可擊,劉健一時間沉默不語。
而皇帝彷彿也不願看到這位重臣如此尷尬,笑著幫他解圍:“劉卿放心吧,壽寧侯行事謹慎妥帖,不會有事的。”
說完他對張鶴齡使了個眼色,張鶴齡立刻將自己準備好的,對於玻璃廠的規劃,和一些制度上的規章仔細和劉健說了一遍。
其實這也是讓文官們都有個底,最近這段時間文官們的反對,或許也有對於新生事物的恐懼和不信任。
張鶴齡覺得對於這些人你該講道理的時候還是得講道理,有些人,他是能聽得進去的,明朝中晚期那些黨爭魔怔人,弘治年間還是很少的。
劉健沉默著聽完了張鶴齡的解釋和規劃,從頭至尾都未置一詞,等到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