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燕領著大軍來到狼孟的時候,裴元紹已經試探性地和張遼部隊交過一次手了。
嚴格來講,是兩軍斥候部隊的交手。
一間屋舍之內,裴元紹就在細細講述當時的情況。
“對方斥候騎術精湛,弓馬諳熟,我們和他們在好幾個地方相遇,西北方二十里外,東北十七里外……總體上來講,敗多勝少,俺覺著,這股精銳不像是晉陽周邊潰逃的兵馬……”
裴元紹雖然打起仗來嗷嗷叫,可到底不是個只會往前衝的莽夫,心中對敵人實力有一個初步的估計之後,便不打算出兵和敵人硬噴硬,而是堅守狼孟,等待張燕大軍。
對方似乎也察覺到了黃巾主力進駐狼孟,在三十里外安營紮寨,沒有貿然進攻。
張燕點了點頭,“嗯……精銳兵士,確實……太原郡的精銳勇卒,基本在晉陽就被消耗乾淨了。”
晉陽是幷州刺史張懿的治所,也是太原太守的治所,按照當時黃巾從太行山中衝出,直撲晉陽的情況來看,兩人應該是把周邊能用之兵,都盡數調回,防守晉陽了。
畢竟連遠在祁縣的王家分支都被他們召集到晉陽來了,沒理由,把一支太原本地精兵放在外面,就算有遺漏的,在黃巾征討豹泉寨之時,就應該有所動作。
張燕沉思良久,當初,他剛剛攻克晉陽,周邊縣邑盡皆望風而降,原本的官軍兵馬是收編還是遣散,這就是個大問題。
一方面,強行解散怕他們心有不服,搖身一變,成了盜匪。
另一方面,留著他們又怕他們聚眾鬧事,不聽調遣不服管教。
要把他們打散收編吧,這些個隊率,屯長,又堅決不從,都是老兵油子,雖然沒念過書,但骨子裡的精明,深深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手上有人,黃巾要動,就有些顧忌。
黃巾多是外來人,下面的兵士本就和自家上頭的隊率屯長交情匪淺,多了這一層本地外地的隔閡,越發地依賴上面的隊率屯長。
而隊率屯長們,也都牢牢告誡他們,自己這些本地人,必須牢牢團結在一起,不然,那些外地來的黃巾,就會搶你家的田地,搶你家的孩子媳婦。
漢制,屬於二五進位制。
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一人。
二伍為一什,即十人為一什,設什長一人。比百石。
五什為一隊,即五十人為一隊,設隊率一人,百石。
兩隊為一屯,即一百人為一屯,設屯長一人,比二百石。
五屯為一曲,即五百人為一曲,到這裡,五百人就有獨立成軍成營的實力了。
曲長稱為軍侯,比六百石,跟前面比起來可謂質的飛躍。
比六百石,是個什麼概念呢?
劉備擔任的安喜縣尉,不過四百石。
萬戶以下的小縣,縣長官稱為縣長,五百石。
萬戶以上的大縣,縣長官稱為縣令,六百石。
縣長和縣令中間,夾著的,就是比六百石。
這個比字,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意思。
到了曲這個級別,還會設假軍侯一職,這裡的假可以簡單理解為副貳的意思,即副軍侯,或者二軍侯,用作監督節制,比三百石。
兩曲為一部,即千人為一部,一部長官稱為校尉,比二千石,同時有軍司馬一人,比千石。
也有一部長官不設校尉的情況,只有軍司馬一人統管。
另外也會有假軍司馬數人,例如設定假左軍司馬,假右軍司馬等職位,加以監督節制。
上面所講的,都是定製,還有例外的。
叫做別部司馬,即不歸本營各級將軍直接統屬的,兵馬多少各隨時宜,沒有定數。
所以三國演義裡,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