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商所在的位置大約相當於中國,東面和南面臨海,西邊是高嶺國,西北是青雲國,北面是明國。這些年幾個國家都相安無事,相互間還通商貿易,而大商的經濟則搖搖領先於周邊其他幾國,成為了大陸東邊的經濟中心。
看書的時候風夜根本不耐煩去看那些民族發展史、國家興衰史,他只想搞明白自己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基本狀況就可以,反正他就一小老百姓,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關鍵,與此不相關的他一概不想理會。
一日,風夜看了書之後突發興致,想自己燒一窯炭。
這燒炭其實也不是什麼絕活,鄉下人幾乎都會,有力氣的媳婦婆娘都能自己燒。冬天沒來的時候村裡也有好些人燒,燒出來的炭除了自家用還可以賣給城裡人,而那時候風夜覺得自己沒必要用木炭,也不想燒。不過現在看了書上的制炭之法,覺得挺簡單的,也覺得冬天用木炭取暖或者做火鍋都比較好,不像燒柴煙燻火燎的。
於是,趁著這幾天天氣陰沉著沒下雨,風夜提著砍刀上山了。
燒炭要用生木柴,最好是小臂粗細的堅實木材。其實前世風夜也曾看舅舅燒過,現在還有些印象。在後山林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雜樹,砍下來的樹只取主幹,那些枝枝葉葉留在林子裡,以後又是村裡人的柴禾。
風夜砍了三天的生柴,又花了半天的功夫將他們拖到他的堂哥李長生挖的炭窯邊。秋天李長生燒炭的時候就跟他說了,以後炭窯閒著時隨便他用,雖然如此,風夜還是去他家打了個招呼。
村裡的山坡田坎邊也有好幾個炭窯,都是村裡人挖的,燒炭時大家輪流用,倒也不分誰家誰家。李長生挖的那個炭窯比較小,最主要的是離風夜家近,就在他家門口的山坡下去一點的一塊地上,邊上相連的都是些收穫後空著的木薯地,炭窯邊還有個水窪,既方便也不怕失火。
炭窯一般選在兩米左右高的結實山坡土壁上挖,挖出來的窯洞是圓柱形的,大小比洗澡的木桶稍大,在窯洞的左上角挖一個大腿粗的煙囪,再在右下角挖一個雜誌大小的通火口,通火口緊連著窯洞右邊挖的一個半米方圓的矮洞,這個洞的作用是燒火幫助炭窯裡的生木柴燃起來。
風夜按照李長生教的方法,將生柴看成和窯洞等高的木段,把它們密密實實的填進窯洞裡,空隙的地方也用小木塊填上,填滿後用石塊和泥巴把洞口封起來。
第二天早早的,風夜就開始來燒火。燒火是在旁邊的矮洞裡燒,有些大的炭窯要燒整整一天才可以停火封窯。
風夜搬了一張小凳子到那裡去,看著火兼取暖。火苗從矮洞燒到窯裡去,不過半天,窯頂上的菸酒冒得又濃又急了。風夜又回家拿了幾個紅薯芋頭和一竹筒的水來,邊燒火邊烤紅薯吃,就像前世小的時候,他跟著舅舅去燒炭,名義上說是幫忙看火,其實就是去吃烤紅薯,冬天的冷風呼呼的吹,他卻被燒得旺的火烘得幾乎出汗,小爪子被烤紅薯的皮弄得黑乎乎的。只有在那時候,風夜對他一向深惡痛絕的燒火工作才特別情有獨鍾。
燒火時除了烤紅薯、土豆、木薯、山藥之外,還可以做竹筒糯米。就是砍來新鮮的小竹子,一節竹筒兩頭的竹節留著,在一頭的竹節上鑽個小口,灌水進去洗乾淨,然後把糯米和剁碎的臘肉或者臘腸也灌進去,灌滿了就用竹片把小口蓋起來,之後將竹筒放到火上燒,等竹筒的外表燒焦之時,裡面的糯米也熟了。把竹筒剖開,裡面的糯米飯透著一股清新的竹葉香味,吃起來別有風味。風夜後來在工作的城市也見過有飯店用大竹筒蒸飯,但是吃起來都不香,一點兒也沒有小時候吃的那樣味道。
唉,總之,那時候好像總是有特別多的玩意兒,現在想起來都好像是幾個世紀前一樣遙遠了,而,隔了時間和空間的記憶,卻在這個地方這個時候無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