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家招工了。
幫忙開荒沙田,不包食宿一日四個時辰,上午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一日30文。
劉莽幫忙登記挑人,然後跟老許頭劉石斛一起負責監工。
要試工一天,既然是幹活,當然要挑選會幹活的,不偷懶耍滑頭的,如果試工一天都不過關,那就結了工錢第二天不要來了,以後也永遠不會再錄用。
開荒沙田,主要是先把雜草鋤了,把石頭撿掉。先弄60畝出來,這60畝劉雨寒想立春後先種第一批紅薯和土豆。
一日30文,村裡人手多的人家,留一兩個在家裡忙自家的田地,剩下的都願意去劉家開荒,一個月將近一兩銀呢!可不是常有的。
就連福來村本地五戶人家也有人過來試工了。
今早應聘了80人,大多都是村裡人,告訴了他們工作的地點和時間,需要拿什麼工具,如果沒有工具提前說,主家會準備,半個月結算一次工錢,會少量補償工具折損費。
臨近午時,劉雨寒和自家爹孃已經到了常樂縣。
他們要買牛,再買一些工具,之前劉雨寒留在空間的鋤頭,包括薅來的將近50多把鋤頭,40多把砍刀。多買一些總是好的。
扒犁有木犁和鐵犁,價錢各不一樣,當然鐵犁更耐用,挖地更容易更深,可是鐵製品很貴。
一個鐵犁要四兩,一個木犁只需要500文,他們商量了下,定了5個鐵犁,現貨有兩個先拿走,剩下的7天后來拿。
他們又買了三個現貨木犁。總共花了21兩500文。先付了13兩,剩下的3個鐵犁拿到了一起付餘款。劉雨寒在沒人的地方把工具放到空間。
牛是古代最重要的勞力和幫手,古代的牛是不可以隨便斬殺的,流通都是有來路的。
古代買牛要開證明,就是為了加強牛的管理,防止牛被買賣和無序流通。“盜馬者死”“盜牛者枷”,盜牛者是要坐牢的。
劉雨寒三人直接去縣衙找了縣令朱大人。朱大人沒想到他們動作這麼快,昨天剛買地今天就買耕地工具。
劉雨寒家要買五頭牛,平時一戶是不允許買這麼多牛的,可誰叫他們特殊呢,朱縣令給他們開了五張證明,買好了牛還要回縣衙籤契約。
賣了的牛去縣衙登記了,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就是“牛籍”,上面依次登記著牛的毛色、性別、標記、年齡和身體尺寸。病死的牛,也要去報備,甚至出生了的牛也是一樣。
賣牛的人,本身也是有契約的,都要簽了字一起拿回縣衙重新登記。
朱縣令得知他們已經找人在開荒,問他們有沒有足夠的工具?父女二人說不夠,縣令給他們開了一張工具借條,可以憑藉條去跟押司領取30把鋤頭,五把鐵犁。
劉雨寒和爹孃來到牛馬市場,看到三三兩兩賣牛的人家。
有一個老人家,一直在撫摸那頭牛的腦袋,那牛的毛髮黑亮又很乾淨,看得出來平時照料的很好,那頭壯牛的旁邊地上還躺著一頭小牛。幾人商量先定下這一家。
“這是跟了我多年的老夥計,若不是家裡急需要錢我也不捨得賣,我家裡還留了一頭小牛,這頭小牛也跟著一起賣。就按市場價賣,這頭牛正壯年,賣八兩銀,這頭小牛賣三兩銀,幾位看如何?”
“兩位客官還要買牛嗎?看我家的,若兩頭一起買,就便宜些賣,我要隨女兒去外地生活…”
“兩位客官看我家這頭牛,這可是成年牛,幹活槓槓的…要是買我家這頭牛,這輛舊牛車也一起送了。”
劉石楠把每一頭牛都細細的檢視,看它的毛色眼睛口腔鼻子腿,甚至連屁股都去檢視。
劉雨寒……
柳氏……
最終定下了五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