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婉清在補完光源測試資料後,她的文章已經基本成型,這兩天她和魏老師一起對文章進行修改和潤色。
許秋坐在辦公桌前碼字,總是會看到陳婉清從電腦上拔出u盤,前往218房間,過一段時間後,再帶著各式各樣的表情回來,重新將u盤插入電腦,就這樣週而復始迴圈著。
直到7月30號下午,陳婉清從外面回來,一進門便激動的說道:
“我的文章終於改好了,魏老師說今天就把它投掉。”
“恭喜學姐啊。”許秋道。
“對了,他讓我給你看一遍,你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問題。”陳婉清將u盤遞給許秋。
許秋接過u盤,插入電腦,看到裡面只有兩個檔案。
jca_draft42docx和jca_sidocx。
他將兩個word檔案複製到自己的桌面上。
看起來,第一個檔案是論文草稿,後面帶著數字42,應該表示這是它的第42代版本吧。
期刊的話,學姐是準備投jca,這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旗下的一個期刊,分割槽是sci二區。
陳婉清輕嘆一口氣,說道:
“我感覺投jca有點虛,不一定能中啊,不過魏老師覺得可以拼一拼,我也沒有辦法。”
對此,許秋也不知如何接話,便他開啟論文草稿的文件,說道:“我先看看文章吧。”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大的一行標題,他一邊看,一邊在心中將其翻譯為中文:
“三元共混策略用於p3ht:pcb基準體系”
標題看著中規中矩,不過學姐這工作確實沒什麼太大的亮點,也難以搞一個有噱頭的標題出來。
標題下面是作者欄:
wanqg chen,qiu xu,feifei wu and xgsi wei
陳婉清的一作,他的二作,吳菲菲的三作,吳菲菲應該是參與了論文的修改,魏老師則是排在最後面,掛了通訊作者。
這也是比較常規的操作,一般導師會選擇放在最後面,並用“”標註,表明是通訊作者,並留有郵件聯絡方式。
不過,也有一些導師因為種種原因和學生搶一作。
好在學校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在學生畢業或者評定獎學金時,如果導師是一作,則學生的二作同樣被視為一作。
許秋接著看向摘要、結論,因為他參與了大半的實驗,所以閱讀起來沒有什麼難度。
摘要結論像是被精修過的,用了很多華麗的詞語,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最後是正文部分,因為是草稿,所以是單欄排版,而不是正式發表後那樣的雙欄排版。
其中涉及了部分許秋還沒有學習過的表徵手段,比如透射電子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這些部分他就直接略過了。
其他的部分大致上還是可以讀懂個七七八八的。
相比於被精修的開頭和結尾,中間部分的英文表達著實有些拉胯,他發現了幾處語法問題,並用黃色高亮標示出來。
在看完了正文後,許秋又開啟了支援資訊si檔案。
裡面只有幾張圖片和表格,沒什麼問題。
全部看完後,許秋將檔案儲存退出,然後複製到自己的u盤中,遞給陳婉清。
“學弟,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問題。”陳婉清道。
“內容上沒太大的問題,就是英文表述上有些問題。
語法和用詞方面我覺得有待商榷的地方,都用黃色高亮標出來了。”許秋道。
“好的,我去改一下。”陳婉清道。
將許秋指出的地方改好後,她撐開雙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