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來元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總之,張元是把能想到的都寫上去了,一時想不上來的,就隨身備個紙筆,想到什麼補充什麼,還別說,好記性真不如爛筆頭,張元這麼路上走著,也會偶爾想到一些漏到的小點子,好吧,說是小點子太牽強了,就是向前世借鑑的法子。
就這麼每天一點點,每天一點點的螞蟻搬家似的,張元的計劃書不斷的完善,雖然是比不上專業人員做的,但創新性肯定是這個年代少有或者是獨一份的。
快回家的那幾天裡,張元把計劃書整體理了一遍,自我感覺良好之後,就找個晚飯後的時間,拿給王大妮了。
暫不說,王大妮拿到計劃書之後的欣喜,張元姐弟是要趕著回家了,原本商定的回家日期都因為臨時想開網店的念頭一拖再拖了,再不回去,張媽可能都要殺出來了。
這幾天,電話一天一個,有時一天幾個,都是問姐弟倆什麼時候回去,別&ldo;又&rdo;樂不思蜀了。到時,可真的就是&ldo;磨刀霍霍向豬羊&rdo;了。
講真,要不是忙著把開網店的計劃書寫出來,張元肯定早就帶著張小弟回家了,不是說待在王大志家裡怎樣怎樣,純粹就是想家了,俗話還是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我的狗窩。
回家後的第二天就是過小年,俗話說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而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清晨,灶王老爺就會離開他駐守整年的灶臺,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此年所護人家的紀錄表。
作為感謝,這一天家家戶戶要[謝灶]。保佑自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而民間也稱其為[過小年]。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除了掃年和祭灶,還有吃灶糖的習俗。
而這天早上,張媽起的比平時都早,準備好一系列的祭品,有瓜果系列,再有一整隻的雞、一整隻的鴨,再有就是一提快5斤的豬肉以及一些零散的糖果,滿滿的把不大的灶臺堆的實實的,一番祭拜後,等香燒高了,放過鞭炮,就可以把雞、鴨、豬肉拿起來中午煮著吃了。瓜果系列要吃也可以,但張媽一般都放個兩天。
說個題外話,關於祭灶,還有個故事呢。
相傳灶王爺姓張,民間素有&ldo;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清茶三炷香&rdo;之說。灶王爺原本是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賭博把老婆也輸給了人家,後來貧困交加,又到前妻門上討飯。前妻心地善良,就給了他一些吃的和錢,不巧正趕上她的後夫回家,張某為避嫌疑,只好躲進了灶堂裡。
後夫是個勤快人,一進門就燒水洗澡。張某一時良心發現,害怕自己這會兒出去,有礙前妻的清白,便咬牙硬挺,結果被活活燒死了。從此以後,張某的前妻每日早中晚做飯之前,都要在灶前燒香祭拜,並託辭說是&ldo;感謝灶和鍋子煮飯給我們吃&rdo;,引得鄰裡親戚也都學她的樣子,天天三次祀灶了。玉皇大帝聞之此事,感慨萬千,便封張某為灶王爺,讓他呆在人間探聽世風人情
,並規定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上天奏報。從此,人們也簡化了禮數,只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集中祭灶了。
過了小年,臨近大年除夕又近了。
時間很快到了大年初二,回孃家的日子。
這天一早,張媽就把張元姐弟兩個折騰起來了,備好了回孃家的禮,又叫張爸把摩托車騎出來,是的,你沒看錯,一家四口,騎摩托車。
講真,這個年代鎮子上是有汽車,但也是少數,而摩托車是大多數家庭走親訪友的第一選擇,而且大部分家庭還是一家幾口坐一輛摩托車,對於這個很不安全的行為,張元是不贊成的,奈何現實是這樣。還好的是,張爸張媽都會騎摩托車,雖然張媽騎的是女式的,所以張元一家不用一家四口擠一輛車。
要不然,張元是絕對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