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冰涼脈正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四個人應該就是黑風四煞,那個老大應該就是唐霸。

他們各自擅長的武藝,與江湖上的傳言不謀而合。

看來,這次自己真的是落到賊窩子裡了。

這幾個人都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便是從他們手中逃走,他也做不到。

上一次他之所以能僥倖從張保手中逃脫,不過是倚仗地頭熟,利用了梁城縱橫交錯的深巷小道罷了。

否則的話,面對張保的窮追不捨,他也是難逃力竭被擒的結局的。

這天涯海閣四面環水,一覽無餘,想要在這黑風四煞手上逃出去,難於登天。

何況這四人皆是江湖老手,想趁他們疏忽之際,悄然逃出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唯有試一試,看看能否驅動那《青藤訣》,出其不意一舉制住四人,然後趁機逃之夭夭。

對於這個辦法,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是不如此,他便是連一線生機也沒有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這家主人所圖甚大,做的又是謀逆犯禁的“大事”,一旦敗露,九族伏誅,等他把這份仙訣全部翻譯出來,是非要殺他滅口不可的。

絕不能坐以待斃!李扶搖主意一定,便計較了起來。

他每日除了破譯那份仙訣之外,便是用功鑽研那破布上的仙訣和《青藤訣》了。一番摸索之下,倒也真被他摸到了一些門道。

那破布上的仙訣分明是一份修行之法,持之以恆,可積聚體內的仙靈之力,而那份《青藤訣》,則是一門法術,有《藤束》《藤刺》《藤箭》等法訣,需用仙靈之力驅動。

體內的仙靈力之越渾厚,則所驅動的法術威力越大。

李扶搖深知時間緊迫,必須儘快參透這兩門功法,才能有一線生機。他日夜苦讀,心細如絲,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反覆琢磨其中的奧妙。

每有感悟,便立刻起身修煉,將所思所想付諸實踐。

他這一用功,也與往日明顯不同,哪裡還顧得上所謂的焚香沐浴,整日都是披頭散髮,坐立行臥,就像是狀若瘋魔,哪裡還有半點風雅之態。

那黑風四煞也不以為意。

那些被抓到此地的書生宿儒,也大多如李扶搖一般,初時儀表堂堂,一旦鑽研這些拓文入迷之後,皆是如李扶搖一般,狀若痴迷,有一些人甚至還會瘋瘋顛顛,口中胡亂囈語。

他們卻不知道,李扶搖根本不是在對著那份拓文用功,而是在鑽研那那破布上的仙訣和《青藤訣》。

他本就天資聰慧,悟性奇高,不出數日,已將那破布上的仙訣那破布上的仙訣修煉之法,摸索了出來。

這門仙訣大異於尋常修真法訣,並不需盤膝打坐,只需沉心靜氣,揮筆疾書那篇仙訣即可。

這對於李扶搖來說,沒有任何難度,若是可以,他每天把那仙訣寫個百十篇,也不是問題。

凡事過猶不及。

李扶搖試過,每日超過三遍後,他體內的仙靈之氣,便不再增加,反倒會減少。

經過數日苦修,他體內也多了一縷微弱仙靈之力,有一根頭髮絲般粗細,在四肢百骸中運轉不休。

至於那份拓文,除了三十餘字不能推敲確鑿之外,其餘部分都被他譯了出來,竟是一份上古劍仙修煉的法門,名字叫作《太虛劍訣》。

劍訣高深悠遠,玄奧莫測,猶如天上繁星般璀璨奪目,讓人不禁心馳神往。

據傳在上古年代,修真者以劍為尊,那些古劍仙以劍為道,追求著無上的劍道境界。

他們來去無蹤,殺人於千里之外。

李扶搖在欣喜之餘,也深感不安。他知道,如果自己把自己翻譯出來的仙訣交上去,他也失去了利用的價值,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十九代目
常昆帶著一個簡單的外掛穿越到五胡亂華之初,從此與夢幻的光影糾纏在一起,見證並經歷一樁樁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在愛恨情仇的交織中,憑一雙拳頭轟開道路,一步步走上道的終極。</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p>
武俠 連載 84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