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短短几十年,從鄉村到城市,流動的人口和沉默的土地,在這片大地上生活的十四億人,或多或少,都與存在了上下五千年的鄉村血脈相連。
——這也意味著,若是能拍好鄉村vlog,潛在粉絲量一定很大。
「從vlog出發,但不限於vlog。」陳禮安道,「我們的特徵是鄉村,而我們的影片也將具有鄉土的風味,比如厚重,比如親切。」
「厚重親切?」霍賈問:「可以理解為影片需要具有更深的表達?我的意思是……影片需要承擔一些感覺嗯……一些思考嗎?」
付明熙點頭:「這樣說就好像是紀錄片?vlog也是記錄,但我們目前的影片沒有主題,只是每日的紀錄,可紀錄也有些虛浮,畫面很美,但浮於表面。」
兩人的發言給了陳禮安靈感,她支著下巴,觸控筆在平板上畫出思維導圖:「主題,共情,思考——」
畫面和文字組織,將會帶給人無可比擬的觸動。他們要在現實生活中,挖掘那種可傳達的觸動——情誼,人物,故事……可共情,可回憶,可互動。
陳禮安有了方向,尋找出有關影片供參考。
「這個vlog是關於友情的,這個不是vlog,更像是人物紀錄片……」
眾人看過,也都明白了陳禮安的意思,擴寬影片的範圍,即相當於某種意義上的轉型。他們將要從單純的記錄,吸引喜歡鄉村恬靜生活的粉絲,轉變為記錄具有一定意義,比如非遺文化的傳承人,鄉村人文等的記錄者。
現在最關鍵的,是確定主題和內容——既不能太隱晦,使得根本沒人看出來,又不能太外露,結果說教味太重,引人討厭。
「二十四節氣怎麼樣?」陳禮安翻了翻日期,發現下次影片就應該在白露,正好蜜蜂授粉完成,「節氣美食,可以做成系列,復古。」
付明熙:「白露的話,是醪糟湯圓?」
白露氣溫下降,而在此之前稻米也恰好收穫,用豐收的米釀酒驅寒——既能與客同享一年勞作成果,又能溫暖身體。
「單單做米酒沒什麼困難。」付明熙搜出長帆平臺上各種從釀酒開始做醪糟湯圓的影片,「我們能有什麼特別嗎?」
「嗯……那我們從收穫開始?」霍賈望向付明熙,「不過好像我們這附近的田地都荒廢了,沒人種。」
「確實。以前李叔他們還種稻,不過這兩年年紀上來了就不種了。我小時候還和阿嬤一塊兒種過,可辛苦了。」
付明熙撐著下巴,回憶著付家村從前景象。
在他小時候,付家村還是有人的,從小孩到老人,各個年齡段都有——不過隨著縣城開發,山丘被推平,平房拆遷建高樓,土地徵用建路,農村和縣城的差距越來越大,村裡的人就漸漸搬走了,只留下了三三兩兩不願離開的中老年人。
前些年,大片的土地被出租,但也許是地太多錢太多,忘記了自己還租了地,租下土地的人完全沒有利用,任由它荒廢,野草漫長。
「也許遠一些的地方會有人種?」付明熙點頭,認可霍賈的想法,「水稻從地裡到餐桌,可以發揮的內容挺多的。」
在一番討論過後,眾人最後先定下了題目:一粒米的旅途。
對於華國人而言,米,是一種極為特別的存在。
早在萬年前,華國人就開始種植水稻,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種植水稻的民族。在時間長河裡,無數事物遺失湮滅,但種植水稻這件事卻從未改變——從森林溪流邊的野生稻,到遍佈世界的雜交水稻,華國人種植,挑選,再種植,無數汗水終究澆灌出璀璨的人類文明。
「除了米本身就會讓人們聯想到辛勤勞作,我覺得它的種植分佈也可以體現鄉村現狀。」付明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