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殲滅有生力量 (第1/2頁)
夜語輕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人們的印象裡,成都平原所在的四川,那道路條件,一向是惡劣到極點。
畢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是白說的。
但是,這種說法,在戰國時期,是不成立的。
因為,在戰國時期,四川地區,對外的運輸,最關鍵的,從來不是陸路,而是水路。
在戰國時期,四川存在過一條溝通外界的水路,天池大澤。
嘉陵江的上游在遠古時曾是漢水的上游,而且古漢水上游在西漢初年之前存在過一個相當寬闊的“河道型湖泊”,名曰“天池大澤”,所以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水深足以行大船。
而且,天池大澤還起到溝通古漢水上游各支流和穩定下游水流的作用。
因而航運便利,西北可到隴右(今陝西西南部和甘肅東南部),東南直至長江。
秦國名將司馬錯伐楚,運輸糧食軍隊,以及後來秦始皇南征百越,運輸糧食物資,依靠的便是這條水路。
而在幾十年以後,劉邦從四川地區出發,橫掃關中,威壓天下,打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時,沒有出現糧食供應問題,靠的同樣是這條水路。
所以,此時,成都平原的糧食,是可以比較輕鬆的運輸到外界的。
所以,不存在糧食運輸困難這種說法,這意味著,成都平原是可以為秦國提供糧食保障的。
因此,坐擁天下半數產糧區的秦國,其實根本不缺糧食。
要知道,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的轉年,秦國便又發動了邯鄲之戰。
此戰的規模,可以說並不比長平之戰小,秦國方面投入的兵力,保守估計在三十萬以上,這還僅僅只是直攻邯鄲的兵力,如果加上其他方向的秦軍,兵力數量會更多。
而且,邯鄲之戰的持續時間也更久,長平之戰秦軍前期出動三十萬人,後期出動六十萬人,但是,持續時間基本都只有幾個月。
而邯鄲之戰則不同,秦國包圍進攻趙國邯鄲足足三年時間。
相比於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秦軍的補給線更長,畢竟,從咸陽到長平是四百公里,從長平到邯鄲,則又有兩百公里。
加在一起,從咸陽到邯鄲,已經有六百多公里了。
可是,秦國卻可以在補給線更長的情況下,維持幾十萬軍隊,長達三年的戰爭時間,足夠說明,此時的秦國是不缺糧食的。
因為,如果此時的秦國缺糧食,那麼,明年的邯鄲之戰,秦軍糧食從哪裡來?
要知道,邯鄲之戰爆發時,當年的糧食還沒有收穫。
也就是說,如果今年秦國真的沒糧食了,那麼,秦國依靠今年秋收的糧食,便支撐了來年秦國發動邯鄲之戰三年所需的糧食。
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而且,秦國真的拿不出糧食的話,那麼,白起是不會安排秦軍繼續攻趙的。
要知道,在長平之戰結束以後,白起是打算率領秦國一鼓作氣,攻下邯鄲的。
後續秦國攻趙之所以結束,不是因為糧食問題,而是因為,趙國方面派出的說客,說服了秦國高層。
說秦國就算攻下邯鄲,也得不到趙國多少土地,南方的趙國土地會投向魏國,東面的趙國土地,會歸燕國和齊國。
秦國根本拿不到多少。
秦昭襄王再考慮到,燕國和齊國陸續復國的事情,加上趙國同意割地求和,所以才下令停止攻趙的。
至於說,秦昭襄王發動邯鄲之戰,完全不是因為轉年的時候後悔了,而是因為,趙國原先承諾割過秦國的土地城池,沒有兌現。
這才惹惱秦昭襄王,於是才有了邯鄲之戰。
所以,邯鄲之戰完全是趙國方面 自己做的,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還選擇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