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有事相求 (第1/2頁)
青山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這種官方的學校,那可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
本朝入官學者,若無特殊情況,則需取得秀才功名才許進入官學,而秀才的正式名稱為“生員”,這其中又細分為廩生、增廣生、附學生。
其中廩生的地位最高,由朝堂供給廩膳,是本地秀才中最優秀的一批人,同時也是各地生員之中最稀少的存在。
本朝初期規定在京府學廩生60人,在外府學40人,州學30人,縣學20人。
為何對於廩生的錄取這麼嚴格呢?首先不僅僅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之意。
還有就是廩生可以擇優錄取進入國子監深造,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他們還可以替童生作保,這也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
後來因廩膳生的名額太少,不能滿足各地學子的求學需求,所以朝廷為了籠絡讀書人,就在正額之外,增加名額,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
他們這些的地位略次於廩生,但增廣生也有定額。
至於附學生的數額則不固定,本朝初入官學的都是附學生,考試合格後升為增廣、廩膳生。
當然了,他們的身份並非一直不變的,有著非常詳細的考核規則,之前提過月考、歲考、科考,一,二等可升;三等平常;四等責罰、五等降級、六等黜革。
降級又涉及青衣,社生,所以,進入官學讀書可沒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進入府學後,方瑞敏還有一眾府衙官員便將目光轉到了葉軒墨的身上。
到目前為止,眾人還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今日到底是要考試還是講學?
葉軒墨看著方瑞敏這好奇的模樣,他便直接開口安排道。
“本官今日既然來了府學,自然要看看府學之中各位高才是否具備真才實學,本府學內的廩生由本官親自監試。”
說著說著,葉軒墨便看到了府學的中央有一個高大的舞臺,那應該就是府學用於辯論,講學的地方了吧?
那舞臺下也有一個廣場,正好可以用來考試。
“本官認為那地方不錯,而且今日天氣尚可,便露天考試吧。”
眾人一聽葉軒墨的安排,自然沒人反對。
所有的廩生摩拳擦掌準備在葉軒墨面前表現一番,只要能夠藉機入了葉軒墨的眼,那可真就是前途無量啊。
不久之後,一切準備就緒,寧波府學內的所有廩生全部坐好,都抬頭看著高臺上的葉軒墨,等待他出題。
“今日行程太緊,一切從簡,帖經與墨義就算了,既然只是檢查各位的功課情況,那便稍微簡單些。”
說完之後,葉軒墨便在題板上寫下題目。
“學而知之。”
很快,葉軒墨的題目便出現在一眾學子的面前,看見葉軒墨的題目後,他們先在自己的腦海中稍微思考這題目出自何處。
此篇出自《中庸·卷二十之三》,原文應為“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大意為有些人天生就知道知識,有些人則是透過學習才知道知識,有的人是因為遭遇困頓而有所收穫,雖然有三條途徑可以獲得知識,但是最後都是殊途同歸的。
此時,這府學內的學子仔細分析葉軒墨出的試題,他們也猜測到了葉軒墨的用意。
這是在藉此告訴他們,大家都是透過學習才獲得的知識,不要因為稍有成績便沾沾自喜,今後還要主動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
不要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也不要等日後遭遇困頓才想起學習。
想通葉軒墨給他們的暗示後,眾人便開始思索如何解題,畢竟葉軒墨暗示他們的意思與解題可不是一回事。
解題有專門的解題思路,不能混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