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十聖嬰默想或者,對聖嬰的二十次凝視”
在琴鍵上方提腕懸停的範寧,此刻屏息凝神,默唸標題。
實際上,範寧一直認為“regard”一詞極難翻譯。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它或許譯為“凝視、注視”沒錯,抑或深層一點,譯為“默想、玄想、觀想”
但其實,它在法語裡又是一個介詞,帶有“和有關的方面”的意思,進一步考究源頭的話,還有“尊崇、敬畏”的隱喻義
從這個角度上,範寧揣摩起了當時作曲家梅西安在創作時,所希望代表的信仰和禱告的意味。
他如此醞釀起一種持久、莊嚴而高尚的感覺,雙手十指撐開,用凝重的音色和極弱的力度,按出了三組f大調和絃!
第1曲,“天父的凝視”!
“天父在凝視塞巴斯蒂安,祂說,這是我的聖子,我所喜悅的。”幾乎是一個瞬間的啟示,稍有靈性感知的教眾,便立刻聯想到了《啟明經》上的原文!
他們聽到在橫跨6個八度的“時空”中,範寧雙手交替緩慢地敲擊,控制琴聲的共鳴自然地飄蕩起來,猶如氤氳在空氣中遙遠的鐘聲。
應該來說,第一曲採用f大調的譜號,開頭又是大三和絃,主調感是很強的。
好像還是傳統語彙。
剛開始的一眾現代音樂家們也是如此認為。
但馬上,在第二組連線的和絃中間,調式就發生了奇特的現代性移位。
其中蘊含刺耳的小二度,使音響色彩獲得了令人暈眩的改變!
“現代作品!”
“這拉瓦錫的第二部作品,是一首現代鋼琴作品!”
這些先鋒派的藝術家,之前還在那裡嫌“衝擊感不夠”呢這一下,忽然紛紛感到腦中嗡鳴了起來,就連範寧指尖下彈的這幾個和絃包含哪些音符,都一時分辨不出來了!
“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
第1曲作為整部作品的序言,通篇都建立在“天父主題”的初步陳述和演變基礎上,從範寧展現的節奏和力度上來說,它的每一句都是緩慢的,每一句都是弱奏的,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的成分。
但在圍繞主題發展的過程中,因它這種執著的規律,反正產生了強大的力量!這種安寧又具有表情地向前推進的力量,以及永恆的節奏與緊張的和絃之間的對比,也成為了這部作品接下來所有展示“天父主題”的隱喻義基礎!
在前世,聖十字教那個指向“太陽神教”或“密特拉教”的可能起源,即古希伯來人崇拜的見證之主,出於敬畏不敢直呼其名,在經卷中都把祂的名字寫作“jhwh”——只記子音,不記母音,無法拼讀。
恰如作曲家梅西安所論及的神秘之說,“不可名狀、難以言傳的音樂是屬於人類熱情領域中的一種表達方式”那麼在這世,教會與教會之間存在莫名聯絡的這世,範寧用“天父主題”來指代“不墜之火”,如此,前面佈道的“無終賦格”,就和這裡“不墜之火”發生了聯絡!
“什麼和絃?這是些什麼和絃?”
“為什麼要這麼去組合?”
“服了!我真的服了!!宗教體裁的音樂不應該是很古板講究的嗎?也能這麼寫的嗎?這什麼奇特的技法!?這種氛圍到底是怎麼營造出來的!?”
人頭攢動之中,這些側耳聆聽的先鋒派藝術家們,思路仍然有些呆滯,一時間沒能分辨過來!
有人甚至向周圍人遞去了疑惑詢問的眼光,但得到的回應明顯是“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啊”
按道理說,一部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和聲、節奏、對位等等,他們這些“飽受音響刺激”的耳朵,應該是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