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抓泥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在忙碌中過的飛快,轉眼過去了一個月,時間來到了三月中旬。
如今整個山谷已經大變樣了,在眾人齊心合力的努力下,山谷沿著兩邊蓋上了一排排簡陋的木房子,不過好在結實。由於沒什麼女眷存在,基本都是按4人一間房進行分配的。
山谷外的沖積河灘現在也被規整成了一片片農田,由於是黃河淤泥沖積而成,肥力還不錯,只等種下農作物。
值得陳星宇高興的就是種在罈子裡的土豆和紅薯種活了,雖然也壞掉了幾顆,可是成功率還不錯,有接近70。有實踐打底,在河灘上種植土豆,紅薯,玉米就成了計劃中最關鍵的事情。
至於大白菜和捲心菜以及辣椒什麼的,陳星宇也開始了試驗,試著水培,看能不讓他們繼續生長。辣椒則是小心的撥出了所有辣椒籽,全部撒到地裡去了,活不活就看天意了。
有紅薯土豆打底,只要穩住一年,有一定量後,以後陳星宇就徹底不怕饑荒了。
如今三面的山上也建立了依託山上植物隱蔽性很不錯的瞭望哨,可以觀察到山谷以外十多二十公里的動靜,大大提高了山谷的安全性。
進入山谷的那個入口也進行了隱蔽,在後面還搭建了結實的木門和戒哨塔,如果弓箭充足,想要從這裡攻入山谷,還真需要用不少人命來填!
經過最終的精確統計,現在所有人口有5112口,其中女眷23個,十歲以下的娃娃7個,五十歲以上的老人43個,絕大部分都是青壯!
這種人口構成如果是去打仗,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可是要作為一個小社會延續下去那自然是問題很大。為了讓這些人不閒著惹出事,陳星宇是想了許多辦法,整天讓他們有事做,消耗他們的精力。
趙雲也正式挑選了兩千人做戰兵,其中騎兵200,弓弩手500,其餘是步兵,以刀盾手和長槍兵為主。除了戰馬一人一馬還裝備不了100騎兵外,其他武器鎧甲一應俱全,算是武裝到了牙齒。
除開整天被趙雲拉出去訓練,訓練的戰兵,其餘三千多人被分成了三組,組下面以一百人為隊,隊長是各自推舉出來的。然後陳星宇每天公佈這些人的工作內容。
其實這些人裡面還是有驚喜的,發現了不少有一技之長的工匠,也發現了不少機靈的可造之材。
陳星宇自己就挑選了五十人組成了專業的醫療隊,除了外傷以外,現在讓一個在洛陽成為難民的太醫培訓著治療別的疾病。
趙三狗成為了聯絡員一樣的人物,每天都是給陳星宇傳達指令,滿山谷到處跑。
而牛蛋則成為了陳星宇的親衛隊長一般,在戰兵裡挑選了六名步兵,四名騎兵組成了陳星宇的親衛。
吳夫人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帶著不多的女眷管著生火做飯,修補衣物什麼的。每天很忙碌,也很充實。
吳懿這小娃被陳星宇任命為書記,掌管整個山谷所有的物資賬目,協助一些日常管理,可謂是小小年紀就重擔在身。
吳班倒是不像吳懿,對這些沒任何興趣,尋摸了一二十個年輕機靈的小夥組成了探子組,整天訓練著。
陳星宇有閒功夫的時候就時不時給吳班講述一些並不是那麼專業的狙擊手啊,特種兵啊,間諜之類的知識見聞,聽的吳班是一愣一愣的,並且很快用於訓練了,效果如何就不知道了。
而陳星宇最為看重的那些工匠,則被陳星宇集中到了一起,有條件的話就練手,鍛鍊技藝。沒條件的話就動腦,增強理論。
至於有個大匠甚至提出建高爐,鍊鋼的想法,陳星宇否決了。因為這山谷可沒打算久住,早晚要走的,沒必要整那麼大。不過弄點小小的試試倒是可以,不過一切得他們自己就地取材,陳星宇可幫不上什麼。
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