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夏自己研究透了一本書後,寫完雜記,就覺得這麼好的書只有自己能看到,國內大多的人卻看不到,有些太可惜了。但是她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將書籍內容發到網上給大家看,因為這些書籍現在大多還是被禁止的。但是,原文不能發到網上,讀後感卻是可以的吧。所以,蘇夏在烏託邦註冊的那個id,就在此時被派上了用場。
蘇夏一直以為以自己的能力,寫寫小說編編故事還行,做其他的就不行了。但是沒想到她寫的雜文也能獲得網上那麼多讀者的追捧,每天只書評區給她的留言都有幾千條,並且還逐日遞增著‐‐當然,大家追捧她現在所寫的雜文,也有可能是因為她之前所積累的名氣的緣故。
不過,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蘇夏進駐烏託邦社群的第一炮,是打響了,而且還打的很紅火。在出版社的劉主編跟蘇夏通話的時候,甚至還透露出了這麼一點意思:如果蘇夏三四天一篇的雜文都能收穫如此良好的反應的話,出版社甚至在考慮專門給蘇夏出一本雜文集。
這樣優厚的待遇,讓蘇夏覺得受寵若驚,哭笑不得。而讓她更加哭笑不得的戲碼還在後面。
烏託邦是個文學社群,而且還是個大型的文學社群。換句話來說,現在國內有條件上網的人們,凡是愛看點文學作品的,都知道這麼個地方。而現在國內有條件在網上發表作品的作家們,也十有八九都呆在這裡。再加上前陣子有家出版社為烏託邦的幾個年輕小作家們做的秀,準備幫他們出一本什麼《80後作家小說精選集》,更是將這個社群抄的轟轟烈烈,從現在起就有了那麼幾分日後的全球中文網路文學第一站的那麼個意思來。
可想而知
65、那些過往
,現在的烏託邦也不是最初那個乾淨剔透的文學社群了,已經開始有了一點點你踩我我踩你的那麼個意思在。這裡面的作家們一方面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一方面又害怕別人步子邁的太快,把自己給撇下了。
蘇夏剛空降到烏託邦的時候,用的還是蘇夏這個筆名。那時候剛發第一篇雜文,還被有的人嘲笑&ldo;想出名想發瘋了,居然敢拿著蘇夏的名字來發表自己的文章,真是恬不知恥!&rdo;然後就是被一群好事的人狂踩,留言之中真是什麼說辭都有,讓人看著不覺得可恨,反倒覺得可樂。
蘇夏深知越說越多,越多越錯的道理,於是隻是淡淡解釋了句自己就是蘇夏,也不跟人爭吵,也不去回他們的發言,只是每天看自己的書,發表自己的雜文。
日子久了,發表的文章一多,就有細心的人看出來這文章行文語句確實是蘇夏獨有的那個味道。名字可以作假,人可以作假,文筆風格卻是做不了假的。而且這些雜文確實言之有物,有那些懂的多的,一眼就看出來這篇文章是在說哪哪一本書,那一篇文章是在談論什麼什麼故事……這些書,可都不是一般人買得到的。聯想到真實的蘇夏或許有幾分這樣的能耐,有的人慢慢的也就信了。
然後,適當的,出版社在自己發行的雜誌報刊上為蘇夏在烏託邦的專欄做了點廣告,說是未來文學的發展,網路必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媒介之一,蘇夏作者已經看到了這個前景,於某年某日進駐了烏託邦某專欄等等等等……於是眾人的風頭再度一變,從之前的眾人狂踩,到現在的一致狂捧。
甚至還有那麼幾個人天天在蘇夏的留言區內為自己的新書打廣告,也有人每天鍥而不捨的留言來問蘇夏要聯絡方式的,也有死命的追著要看《初戀這件小事》續的,更有那些不知道是惡作劇還是真的是編劇的,來沖蘇夏挖角的……蘇夏只要一煩悶了,每天看著這些留言,都能笑瘋了。
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