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外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頁的內容怎麼被塗黑了?”王赴歸指著手中筆記問道。
他所指的那一頁,正是剛才他目光停留的地方,前面是關於「全同粒子」的概述,而後面有一段話,不知為何被刻意地塗成了黑色。
斯坦因聳了聳肩,目光遊移不定,“誰知道呢,訶般荼……你的筆記,問我做什麼,也許是你寫錯了吧。”
王赴歸將筆記推到斯坦因面前,眉頭微皺,眼睛輕輕眯起,“你到底在瞞著我什麼?時間緊迫可是你說的,為什麼不全力配合我恢復記憶呢?”
斯坦因退後一步,打了個哈哈,目光不情不願地看向王赴歸推來的筆記,隨口說道,“全同粒子啊……我們不是都做過實驗驗證過了嘛,沒什麼好說的。跟大統一理論也沒多大關係。”
他大概講了一下「全同粒子」概念的發現過程。按照他們之前的一般理解,每一個同類元素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這只是基於模型的簡化判斷,但世界上不存在兩片相同的樹葉,那按理來說也不應該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粒子。
然而在一次計算中,他錯誤地將兩個粒子聯合計算了,卻得到了之前一直得不到的正確解,這讓他猜想,也許就是不能用區分現實物體的觀念去區分元素子?
兩人當時對此十分感興趣,便設計了實驗進行驗證,結果得到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
元素子就是無法彼此區分的。
同類元素子不但特性完全相同,而且一旦混合在一起,就會像兩杯水混合成一杯水一樣,不再具有原來的獨立性。
因為不確定性原理,元素子也沒有可以追蹤的軌跡,這種相同超越了比較意義上的相同,而是物質存在邏輯上的相同。
也就是說,它們不光是性質一樣,長得一樣,而且無法編號。
在宏觀世界裡,比如3個小球,總能把它們從左到右排列好。只要一直盯住它們不放,那不管怎麼改變順序,也能一直區別誰是誰。
這3個小球哪怕外表看起來絕對相同,它們也共有6種排列方式,甚至可以給它們貼上標籤,清楚地區別它們。
然而3個元素子卻只有一種排列方法。
這直接導致計算他們機率的方式,也與宏觀小球不同。
斯坦因解釋了半天,終於指著筆記上的黑色塗抹說道:“你曾經異想天開地自言自語,「難道全世界的同類元素子是同一個?」,這一假說後來被我們稱作「單元素子假說」,認為所有的同類元素子其實都是一個元素子在不同時空穿梭中形成的「切片」,但因為這一假說過於驚世駭俗,也僅僅作為一個笑談罷了。我猜你刪掉的就是這個。”
王赴歸不置可否,一邊聽斯坦因叨叨,一邊梳理自己的記憶。他總覺得不太對勁,似乎忘記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然而斯坦因卻繼續喋喋不休,彷彿對這個概念有些不屑一顧,“好了好了,這些都是小事兒,還是來繼續完成我們的偉業吧!”
斯坦因口中的「偉業」,指的是他們正在不斷完善的「大統一理論」。
在宏觀尺度上,他們再次提出並完善了「相對論」,在微觀尺度上,他們一直在研究「元素子力學」,然而這兩者卻怎麼也無法完全融合,就彷彿宏觀與微觀有著天然的壁壘。
他們試圖融合兩種理論,將目前發現的四種基本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統一起來。
在不懈努力之下,前面三種力基本搞定,甚至在「元素子力學」的框架下,可以認為是「元素力」的不同表現形式。
然而,引力的形成完全是另一回事,廣義相對論是用物質影響空間的幾何性質來解釋引力的:瀰漫在平滑時空中的大物質天體使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決定物質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