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太平天國內部矛盾 (第1/3頁)
再造炎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怎麼援救石達開,太平天國內部吵得不可開交。
下面的人爭來爭去,無非是派誰去、誰獲得援軍的兵權,上面的人吵得就不一樣了,洪秀全和楊秀清吵得是要不要援救石達開。
洪秀全的理由很有說服力:主力都壓過去攻打徐州了,青州一共也沒留多少人,守城尚且不足,沒法分兵支援。
而且為支援徐州戰事,北海東萊兩地的糧草掏了個七七八八,北海這地方戰略意義已經大幅降低,沒必要去救。
應該集中力量憑藉人數優勢速速打下徐州才是。
從戰略的角度講,洪的分析相當正確。
當族妹楊妙真將洪秀全不想救石達開的訊息傳給身在徐州戰場的楊秀清時,楊秀清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拉攏石達開的好機會。
洪秀全主張放棄你,那我就主張救你!
人的身份會因系統而變化,但性格、能力不會變化。
有些人物聚集在一起,大概關係、事蹟與歷史相同。
因為楊秀清的傑出的貢獻與二者之間難以逾越的能力鴻溝,楊秀清十分囂張跋扈,不將洪秀全放在眼中。
這個思想折射到政治上,就是太平天國形成了洪派和楊派。
雖然楊秀清的行為不合君臣之義,但作者並不想在這方面指責他。
二號人物貢獻比一號人物大,還不讓二號人物有意見了?
(放個框號,表示為歷史內容,不喜歡可以跳過。但建議看一看,明確一下洪秀全的形象,免得又說我尬黑)
【原史中,楊秀清這夥掌握最高權力的教眾幾乎不是洪秀全發展來的。
順序是,洪秀全招攬同鄉馮雲山,馮雲山招攬包括楊秀清與蕭朝貴在內的第一批教徒,然後楊蕭馮三人將拜上帝會發展壯大。
洪秀全在發展馮雲山成為教眾後,二人分頭行動發展教會,結果洪秀全一無所成,反倒是馮雲山發展出了拜上帝會的第一批教眾。
在一開始的教義中,洪秀全一人佔據最高的地位,硬生生在積蓄實力階段被楊秀清壓在了自己腦袋上。
哥們兒,您可是第一代領導人啊,哪個有能力的第一代君王會被部下羞辱、還沒辦法收拾對方?
其實也不是沒辦法,天京事變中洪秀全成功除掉了楊秀清。
能除掉,卻一直不除掉,就肯定是有所顧忌。
首先,從戰略角度講,太平天國離不開楊秀清。
深剖的話,筆者猜測洪秀全可能還忌憚楊秀清在宗教中的影響力,害怕事情處理不好導致部下離心。
還可能擔心除掉楊秀清,韋昌輝一家獨大巴拉巴拉…
這麼看,洪的忍辱負重、大局為重值得稱讚,並且具有一定的權衡能力。
歷史上楊秀清一開始並非太平天國二號人物。
當時馮雲山(馮是拜上帝會二號人物)等一干人謀劃起義被抓,拜上帝會有滅亡的風險,洪秀全這個領導人就想辦法救他們。
於是,他在起義有覆滅之危的時候,撇下自己的教徒跑到廣東,找一個討厭他的西方傳教士,希望透過這個傳教士聯絡兩廣總督。
但洪秀全有寫書信穩定人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先不說這個討厭他的傳教士會不會幫他,就是這個傳教士地位再高,能高到有人脈聯絡兩廣總督?
聯絡上吧,他能讓兩廣總督親自下令赦免一個...造反集團?
他努力的結果一目瞭然:毫無作用。
可能也有點?
教徒能拿“我家教主去廣東聯絡大官了”唬一唬抓他們的縣中小官?
最終,楊秀清設法穩定人心、成功營救出馮雲山,保住了起義的火種,成為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