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35:游擊戰初現端倪(二) (第1/2頁)
再造炎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是背後搞破壞的行動,加大兵力之下應該可以對付。
石達開的部隊到底戰力不高。
加上劉備交給他的千人,陳慶之手下已有五千多兵馬,太史慈史進秦明在其麾下,又有陳玉成遙相呼應,劉備後方的陣容相當豪華。
陳慶之看完劉備書信,對太史慈說道:“太史司馬,你驍勇善戰,尤熟悉北海地形,且由你照應陳司馬運糧,秦明作副將。”
陳慶之還要提防周邊各寨攻擊,事務繁忙,不能一門心思撲到運糧上。
劉備曾多次稱讚太史慈的勇武與機智,陳慶之對他的本領亦是頗為認可,相信他能夠勝任。
更重要的是,太史慈手下有一千五百人,陳玉成有兩千人,共計三千五百人,打六千蛾賊不該再有問題了!
太史慈領命後,積極聯絡陳玉成。
他指出:“運糧事緊不可有一日不為,蛾賊三日襲一次,對我軍便威脅極大,何況像現在這般一日七八襲。如果似之前一般運糧,恐又會落入陳司馬昔日困境。”
陳玉成附和:“的確該另找他法,不如令運糧隊整體出發,沿途派重兵守衛,蛾賊見我軍勢大,應該會退去。”
二人手中兵力充裕,此計未嘗不可行。
結果也真如二人所料,沿途增加兵力後,石達開不敢再襲擾。
但沒安生幾天,又出現了問題。
糧草是送到陳慶之手中了,陳慶之在向別的寨子派送糧草的時候受到了石達開的襲擊。
陳慶之無法,將太史慈召回。
前腳剛召回,後腳陳玉成這面便因為兵力不足而丟失糧草。
前線收到的糧草不足,劉備寫信質問陳慶之,命他速速想辦法解決石達開部隊。
陳慶之使出“將計就計”的法子,你不是喜歡襲擾嗎,我讓你襲擾。
他沒有派太史慈回去幫助陳玉成,而是命其埋伏在四周,等待石達開攻擊。
他則不惜寨內守備空虛,派出千餘人偽裝太史慈部曲,混淆視線。
石達開聽完手下彙報,大笑道:“此奸計爾,想必太史慈已經在周邊埋伏起來,坐等我軍去襲營。不必管他,去襲擾另一處!”
於是,糧草再度受損。
陳慶之反思自己的計策為何沒有成功,最終發現原因竟然是村莊中的村民自願為石達開服務,主動搜找劉軍,將埋伏之事告與了石達開。
劉備愛護百姓,戰前曾下令不許傷害百姓,不得隨意騷擾百姓,本以為這樣就能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援,沒想到壓根沒起作用。
但劉備之前就一直是這麼做的啊。這種做法雖然不能讓百姓歸心,但勝在不會激起其反抗。
劉備一以貫之百試百靈的法子,居然在石達開這裡吃癟。
劉備的行為中規中矩,前世無往不利主要是因為其他競爭對手太不當人了,同一歷史時段對比下,百姓自然更加擁護劉備。
縱向對比下,就不一定了。
真就這麼得民心?
陳慶之火速寫信於劉備,向劉備闡述蛾賊在北海的地位,鄭重道:“夫戰者,不可計一城一池之得失,亦不可僅僅關注沙場局勢。”
“蛾賊‘均貧富、分田地’,不論東萊實施如何,在北海,尤其是石達開領導下,田地分攤不敢說十分合理,但不失公允,百姓得到田地後對石達開萬分擁戴,處處阻撓我軍。”
“欲破蛾賊,需先瓦解其民心。欲得北海,亦需瓦解其民心。此事迫在眉睫,主公萬不能忽視!”
另一面,接連失利篤定了太史慈和陳玉成殲滅蛾賊的決心。
事實證明堅守沒有作用,必須主動出擊,找出蛾賊在哪,然後消滅他們。
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