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封王下 (第1/2頁)
鳳舞祥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眾人齊聚黃鶴樓下,現場一片寂靜,只有微風吹過,吹動著旗幟發出的獵獵聲。
方雲海上前,走到那宣旨欽差太監面前,微微點頭示意。
太監戰戰兢兢地從懷中掏出冊封詔書,雙手顫抖著緩緩開啟,用帶著一絲顫音的語調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祖宗之業,守社稷之基,雖逢艱危,然中興之志未嘗稍懈。
今值四海板蕩,九州未寧,賴忠臣義士之力,以圖匡復。
原大明忠臣周遇吉,忠勇絕倫,節義昭彰。當社稷傾頹之際,獨守危城,力拒強敵,臨難不屈,捨生取義,其忠烈之氣,貫於日月,感於天地,朕每念及,未嘗不泣下沾襟。
其子周雲,克紹父風,英武有為。統領夏軍,屢立戰功,威揚四方。朕嘉其勳勞,特加殊典。
今冊封周云為夏王,晉位總制山西、河南、湖廣、江西軍政事務。於轄內,一切軍政事務,許其自決,朕不從中掣肘。
望卿秉持忠誠,以安黎庶,整飭武備,盪滌賊氛。保境安民,使百姓得享太平之福;厲兵秣馬,為朝廷早復中原之土。上不負祖宗之託付,下不負蒼生之仰望。
朕將倚卿為干城,共圖中興之大業。
欽此!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
周雲微微彎腰,從太監手中接過詔書,目光在那用印之處停留片刻,隨後抬頭看向旁邊的方雲海。
方雲海心領神會,輕輕點了點頭。周雲將詔書遞給一旁的李巖,說道:“勞煩副帥收著了。”
就在這時,原順軍制將軍袁宗第不屑地冷哼一聲,大聲說道:“大順將士豈能奉南明偽詔?為何都帥不直接登基做我大順皇帝,還做什麼勞什子南明夏王?”
他滿臉漲得通紅,雙手緊握成拳,身上的鎧甲隨著他的呼吸微微起伏。
另一名大順降將劉體純也站了出來,附和道:“本將也不認這南明偽詔,什麼破夏王,我們不認!”
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刀,神色激動,周圍的空氣彷彿都被他的怒火點燃。
騷動如沸水翻騰之際,田見秀玄鐵重甲撞開人群。
這位曾單騎破潼關的驍將反手抽出佩劍,劍鳴聲蓋過所有喧囂。
寒芒過處,三寸長的虯鬚根根戟張:"再有妄議軍令者——"
劍鋒斜指,正抵在劉體純咽喉三寸處,"猶如此案!"
話音未落,青石案角應聲而落,斷面平滑如鏡。
死寂中,周雲緩步登階。
暮風捲起他素白披風,露出內襯猩紅戰袍。
目光掃過之處,方才還怒目圓睜的將領們紛紛垂首——那眼神竟似能剜出人心肺腑。
"諸位可知這黃鶴樓簷角為何鑄有二十八銅鈴?"
清越嗓音驚破暮色,"昔年黃祖在此閱兵,每斬一將,便懸鈴一枚。"
他忽而輕笑,指尖撫過腰間玉帶,"今日倒想看看,本王的玉帶,可系得下幾枚銅鈴。"
宋獻策最先伏地,額頭重重叩在青磚上:"夏王天命所歸!"
顧君恩的象牙笏板跌落階前,匍匐間官帽滾落猶不自知。
霎時間"萬歲"聲震得簷角銅鈴齊鳴,驚起江畔寒鴉蔽天。
周雲等儀式結束,他輕輕招手,叫過方雲海,對著那不遠的欽差微微使了個眼色。
方雲海心領神會,沒有多言,轉身快步離去。
周雲回到武昌城的楚王府內,剛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地派人通知自己的大哥李巖前來。
沒過多久,李巖匆匆趕來。周雲一見到他,眼中滿是欣喜,急切地說道:“大哥,這一別又是小半年過去了,家裡那邊紅薯收成咋樣?我姐是不是快臨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