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佘的白日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西州到碎葉,路途有千里之遙,到處是雪山、沙漠、鹽澤、荒棄城池。
就在黨九再一次行刺裴行儉這天,一個突厥使者進了碎葉城中,對留守的達幹說:“我要趕去見可汗。”這人正是哥利,他氣喘吁吁,滿頭是汗,馬匹也累得口吐白沫。他從西州經烏骨道到庭州,再一路沿天山北道到碎葉。因為沿途有突厥部落,他換過幾次馬了。
達幹知道軍機緊急,連忙送上快馬,哥利馬不停蹄趕往千泉。
又賓士了二百餘里,他來到千泉附近,臨近夏日,花草豐茂。
草野上有丘陵,丘陵頂端立有一堆黑色的石頭。這是殺人石。不服從“十姓可汗”的小部落被可汗殺滅之後,都會立上記功的黑色石堆,象徵一個個被殺者,猶如一隻只黑色眼睛俯瞰四方行人。
哥利牽著馬,被兩名狼牙附離引著,經過丘陵之下,往熱海邊行去。
前方便是阿史那都支的牙帳、可汗汗庭所在。
可汗與可敦率武士們外出狩獵了,哥利只好等待。
大纛上血色的巨大狼頭迎空飛舞,是可汗的王旗。
突厥人為匈奴別種,乘氈車,制魚膠,穿蒿製成的粗布,名叫勃布,逐水草而牧牛羊。
他們自稱狼的後代。
據說在幾百年前,西域一個小部落被鄰國所破,盡滅其族。部落中有一個姓阿史那的男孩,只有十歲。鄰國軍人將他雙足砍斷,拋棄在草澤中。有一頭母狼見了,用肉餵養他,等他長大,與母狼交媾,使母狼懷孕。
某日,鄰國國王聽說男孩還活著,派兵去將他殺死。可懷孕的母狼卻逃去了高昌國之北山,藏匿其中,生下了十個男孩。他們長大之後,各去娶妻生子,各有一姓,故稱“突厥十姓”。阿史那姓為十姓之首,也即是突厥王族。
如今的阿史那都支自封西突厥之王,是十部落的可汗,故稱“十姓可汗”。
午後,千泉日色突暗,細細的白雪突然從天上飄散,被熱海一蒸,在半空裡消融,化為晶瑩水滴落在花草上,也落在橐駝、牛、羊身上。不一會兒,雪停日出,光芒照射,彷彿無數剔透寶石散滿天地間。
幾百匹油亮的駿馬在草海中馳走,為首者大氅上綴滿了細碎水滴。
他便是“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
這位四十多歲的可汗頭戴貂帽,身披波斯錦的袍子,騎馬姿勢猶如端坐寶座。他生了黑色濃密鬚髮,紫銅膚色,額角上帶著征戰留下的箭瘡。
生為王者之尊,他眸光也異於常人。在強光照耀下,那對眼珠是淺藍的,待天色轉暗,又變成了深黃了。有人說這是天命所歸的異徵,令可汗頗為自傲。
千泉是突厥可汗夏季避暑之地,南面是大雪山,其餘三面都是平原。水源豐沛,土地肥沃,草木蔥蘢,就連各種樹木都比別處繁茂。一群野鹿在林間原野蹦跳,脖子上繫了鈴鐺。歷代可汗都禁止殺這些鹿,獵取它們的人要被斬首示眾,它們被視為可汗的寵物。
一個女人伸手逗弄小鹿,她穿著茜色的短襖和長裙,頭戴鹿角形的金冠,騎馬跟在可汗身後。她是可敦阿史德氏,也即是突厥王后。
與她並轡而行的,是可敦的舅舅,四十七歲,身材高大,臉頰清瘦,髮色灰白,名叫阿史德蘇祿。他精通漢語和胡風,被突厥人稱為笑面豺狼。
蘇祿和侄女可敦都以聰明博學、足智多謀著稱,他是可汗最為信任和倚重的人,也是部族首領,領地就在千泉南面雪山的另一側。突厥人說他有銀色的眉發和銀色的眼睛。
跟隨可汗遊獵的隊伍有幾百人,其中有個二十多歲的武士格外引人矚目。
武士叫達漫,英偉兇頑,粗暴殘忍,很小就殺死過幾頭狼。他左頰有一道很深的傷疤,據說是打獵時遇上